观圣人之道,正人心之要——戴震人性论研究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jappleshuj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性之谜是古往今来圣哲们孜孜探索的斯芬克斯之谜。人性善恶曾是中国先哲为之倾心尽力的永恒命题。戴震兼采汉宋两家,不仅成为乾嘉汉学当之无愧的巨擘,而且也以宋明理学批判跻身清代哲学之翘楚。本文以戴震人性思想为研究论题,以期领略戴震人性论的要旨,管窥中国人性论之真谛。
  首先就戴震人性论背景进行分析。文化方面,由于清王朝注重科举、推行文治与文化专制、思想钳制并行于世,使得戴震既有儒家强烈的科举入仕、求“观圣人之道”的“圣贤思想”,又有“士不可以不弘毅”、“正人心之要”的“淑世情怀”;西学方面,戴震对西学保持一种欢迎态度,既有对数学、天文等自然科学的吸收,也有对古希腊逻辑和哲学的关注,但不能由此夸大西学对于戴震哲学的影响,因为“西学中源说”阻滞了当时士人们对于西方哲学层面的学习与借鉴;徽学方面,戴震出身于小商人家庭,感受儒商精神之陶养;徜徉于程朱阙里,濡沫新安理学的熏染。知人论世、地谊乡学不啻为更好地理解戴震人性思想的一把钥匙。
  其次就戴震人性论思想要旨进行探讨。本文用“人性三论”予以概括,即人性可善论、人性一本论和人性综合论。致力于先秦儒家人性论复归,戴震在认同孟子人性善论的同时,又指出孟氏实际是人性可善论者;虽然对荀子人性恶论提出诸多批评,但戴震对于荀氏隆师重法、“慎习而贵学”大为赞赏,揭明荀子人性可善论的倾向,赓续由孔子开创而由荀子提倡的儒家智识主义传统。基于对程朱理学天命之性与气质之性的人性二本论批判,戴震提出血气心知即性的人性一本论;理欲关系上,批评程朱理学“存理灭欲”的谬误,高扬“欲”在人性中的应有地位,明确提出“理者存乎欲”和“体民之情,遂民之欲”的人性主张;与此同时,戴震对于佛老二家思想所表现出“老释同质论”和“严儒释之辨”的态度也值得重视。立足于对戴震人性论思想渊源与重要命题的考察,凸显戴震人性论的综合与创新精神。既讨论了戴震对于中国人性论史思想资源的吸收和借鉴,又就学界对于戴震与西方人性理论之比较给予关照与辨析,继而就自然、必然、本然,知、情、欲以及命、性、才等三组人性论命题进行阐述,彰显戴震人性综合论的理论品质。
  最后,就戴震人性论特征、地位和意义等若干问题进行思考。针对学术界对于戴震人性论诸如自然人性论、自然理性人性论等若干定性进行回顾与分析,是其所是,非其所非;对于戴震人性理论地位评价历来褒贬不一,各执一词,本文认为戴震人性理论不仅在其整个哲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也是中国人性论史的重要篇章;学界对于戴震人性理论启蒙意义的认知同样也是见仁见智。在我看来,对于戴学人性理论启蒙意义论说应该给予同情与包容的理解,但又应该跳出用西方哲学来格义、剪裁中国哲学的传统范式,寻找一条既立足阐发本土优秀思想资源、又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大胆吸收国外积极文化成果的中国哲学重建与更新之路。
其他文献
由于城镇化不断地发展,城市不断向农村地区辐射,原来的农村土地被城市征用,形成了城市边缘社区。从地理位置上看,此类社区位于城市与农村之间。从特征上看,城市边缘社区具有城市和农村的双重属性,不仅具有一般城市社区的特征,同时也遗留下了城镇化发展带来的诸如公共服务配套滞后、管理混乱的诟病。  城市边缘社区是城镇化的产物,城市边缘社区的最终目的是成功转型为城市化的社区,而不再作为过渡性质的社区。公共服务质量
“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2017年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随后,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18年9月印发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为全国各地分类有序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重要依据。高效适量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之一,在振兴乡村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由于受到历史发展积累因素的影响,我国农村公共产品的供需矛盾一直较为显著。在依靠国家财
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与通信技术的发展,使得公共大数据能够得到实时的汇集、整理、计算和分享,并能有效运用于公共服务的识别、推送和优化之中。在此背景下,电子政务服务得以向更高级的方向发展,智慧政务孕育而生。智慧政务是政府利用新兴技术手段对电子政务进行改进发展出的政务服务新模式,智慧政务能够提升政府政务服务供给的效率和质量,使居民足不出户即可获取政务公开信息并办理政务服务。智慧政务因其网罗
学位
对处于转型期的中国而言,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一个一以贯之的目标,而加强对政府信任的研究,是走向善治的应有之义。汶川特大地震灾害作为中国面临的一次“大考”,是政府化解危机、推进治理的代表性案例。灾区在救援、重建和发展的过程中都体现着民众和政府的互动,为我们进行政府信任的研究提供了独特的“聚焦”作用。本文从社会网络视角出发,着眼于“非常态”的社会情境,分析了汶川地震灾区群众的社会网络水平和政
学位
城乡融合背景下,城市化与都市农业发展较之过去呈现出更为紧密的互动关系,二者所带来的综合效应也远远大于各自孤立的发展效应,因此,研究二者互动协同发展关系,揭示其作用规律,对于贯彻城乡融合理念,提升城市化质量与实现都市农业多功能发展都大有裨益。然而,目前关于城市化与都市农业发展互动关系研究观点较为分散、且定量关系与实证研究相对薄弱;实践上由于多头管理、权力掣肘,难免产生矛盾与冲突。鉴于此,本文以成都市
学位
近些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日益加剧,应对老年人的健康养老服务需求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而传统的养老服务供需矛盾突出,智慧健康养老能够有效整合社会资源,满足老年人不同层次的需求,实现对传统养老方式的变革,是“健康中国”战略下推进养老服务供给侧改革的新型服务方式。智慧健康养老在快速发展的同时,更需要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实践效果进行验证,为其提质增效提供依据。成都市人口老龄化程度远高于全国水平,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作为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已成人们共识,科学技术创新不仅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也是国家综合实力竞争的关键因素,是国家之间角力的核心要素,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标志着国家的国际地位。  科学技术奖励政策是决定国家科学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要制度安排,通过施行相应的科学技术奖励政策,让社会对技术的需求得以传递至创新主体,不同科技创造主体的积极性得以调动,从而推动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本
老庄哲学是先秦道家哲学的代表,也是道家哲学的第一期发展,黄老之学是是道家哲学的第二期发展。魏晋玄学的目的是利用“自然”来挽救“名教”,玄学家们通过否定道家的“道”而提出了各自的思想本体,因而在本质上是与道家思想偏离的。隋唐重玄学者通过“双遣”的方法,对魏晋玄学的“有无之辨”予以了超越,实现了向先秦老庄思想的回归,维护了道家的尊严。隋唐重玄学促使了道家哲学一次质的飞跃,完成了道家哲学的第三期发展,对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