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性之谜是古往今来圣哲们孜孜探索的斯芬克斯之谜。人性善恶曾是中国先哲为之倾心尽力的永恒命题。戴震兼采汉宋两家,不仅成为乾嘉汉学当之无愧的巨擘,而且也以宋明理学批判跻身清代哲学之翘楚。本文以戴震人性思想为研究论题,以期领略戴震人性论的要旨,管窥中国人性论之真谛。
首先就戴震人性论背景进行分析。文化方面,由于清王朝注重科举、推行文治与文化专制、思想钳制并行于世,使得戴震既有儒家强烈的科举入仕、求“观圣人之道”的“圣贤思想”,又有“士不可以不弘毅”、“正人心之要”的“淑世情怀”;西学方面,戴震对西学保持一种欢迎态度,既有对数学、天文等自然科学的吸收,也有对古希腊逻辑和哲学的关注,但不能由此夸大西学对于戴震哲学的影响,因为“西学中源说”阻滞了当时士人们对于西方哲学层面的学习与借鉴;徽学方面,戴震出身于小商人家庭,感受儒商精神之陶养;徜徉于程朱阙里,濡沫新安理学的熏染。知人论世、地谊乡学不啻为更好地理解戴震人性思想的一把钥匙。
其次就戴震人性论思想要旨进行探讨。本文用“人性三论”予以概括,即人性可善论、人性一本论和人性综合论。致力于先秦儒家人性论复归,戴震在认同孟子人性善论的同时,又指出孟氏实际是人性可善论者;虽然对荀子人性恶论提出诸多批评,但戴震对于荀氏隆师重法、“慎习而贵学”大为赞赏,揭明荀子人性可善论的倾向,赓续由孔子开创而由荀子提倡的儒家智识主义传统。基于对程朱理学天命之性与气质之性的人性二本论批判,戴震提出血气心知即性的人性一本论;理欲关系上,批评程朱理学“存理灭欲”的谬误,高扬“欲”在人性中的应有地位,明确提出“理者存乎欲”和“体民之情,遂民之欲”的人性主张;与此同时,戴震对于佛老二家思想所表现出“老释同质论”和“严儒释之辨”的态度也值得重视。立足于对戴震人性论思想渊源与重要命题的考察,凸显戴震人性论的综合与创新精神。既讨论了戴震对于中国人性论史思想资源的吸收和借鉴,又就学界对于戴震与西方人性理论之比较给予关照与辨析,继而就自然、必然、本然,知、情、欲以及命、性、才等三组人性论命题进行阐述,彰显戴震人性综合论的理论品质。
最后,就戴震人性论特征、地位和意义等若干问题进行思考。针对学术界对于戴震人性论诸如自然人性论、自然理性人性论等若干定性进行回顾与分析,是其所是,非其所非;对于戴震人性理论地位评价历来褒贬不一,各执一词,本文认为戴震人性理论不仅在其整个哲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也是中国人性论史的重要篇章;学界对于戴震人性理论启蒙意义的认知同样也是见仁见智。在我看来,对于戴学人性理论启蒙意义论说应该给予同情与包容的理解,但又应该跳出用西方哲学来格义、剪裁中国哲学的传统范式,寻找一条既立足阐发本土优秀思想资源、又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大胆吸收国外积极文化成果的中国哲学重建与更新之路。
首先就戴震人性论背景进行分析。文化方面,由于清王朝注重科举、推行文治与文化专制、思想钳制并行于世,使得戴震既有儒家强烈的科举入仕、求“观圣人之道”的“圣贤思想”,又有“士不可以不弘毅”、“正人心之要”的“淑世情怀”;西学方面,戴震对西学保持一种欢迎态度,既有对数学、天文等自然科学的吸收,也有对古希腊逻辑和哲学的关注,但不能由此夸大西学对于戴震哲学的影响,因为“西学中源说”阻滞了当时士人们对于西方哲学层面的学习与借鉴;徽学方面,戴震出身于小商人家庭,感受儒商精神之陶养;徜徉于程朱阙里,濡沫新安理学的熏染。知人论世、地谊乡学不啻为更好地理解戴震人性思想的一把钥匙。
其次就戴震人性论思想要旨进行探讨。本文用“人性三论”予以概括,即人性可善论、人性一本论和人性综合论。致力于先秦儒家人性论复归,戴震在认同孟子人性善论的同时,又指出孟氏实际是人性可善论者;虽然对荀子人性恶论提出诸多批评,但戴震对于荀氏隆师重法、“慎习而贵学”大为赞赏,揭明荀子人性可善论的倾向,赓续由孔子开创而由荀子提倡的儒家智识主义传统。基于对程朱理学天命之性与气质之性的人性二本论批判,戴震提出血气心知即性的人性一本论;理欲关系上,批评程朱理学“存理灭欲”的谬误,高扬“欲”在人性中的应有地位,明确提出“理者存乎欲”和“体民之情,遂民之欲”的人性主张;与此同时,戴震对于佛老二家思想所表现出“老释同质论”和“严儒释之辨”的态度也值得重视。立足于对戴震人性论思想渊源与重要命题的考察,凸显戴震人性论的综合与创新精神。既讨论了戴震对于中国人性论史思想资源的吸收和借鉴,又就学界对于戴震与西方人性理论之比较给予关照与辨析,继而就自然、必然、本然,知、情、欲以及命、性、才等三组人性论命题进行阐述,彰显戴震人性综合论的理论品质。
最后,就戴震人性论特征、地位和意义等若干问题进行思考。针对学术界对于戴震人性论诸如自然人性论、自然理性人性论等若干定性进行回顾与分析,是其所是,非其所非;对于戴震人性理论地位评价历来褒贬不一,各执一词,本文认为戴震人性理论不仅在其整个哲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也是中国人性论史的重要篇章;学界对于戴震人性理论启蒙意义的认知同样也是见仁见智。在我看来,对于戴学人性理论启蒙意义论说应该给予同情与包容的理解,但又应该跳出用西方哲学来格义、剪裁中国哲学的传统范式,寻找一条既立足阐发本土优秀思想资源、又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大胆吸收国外积极文化成果的中国哲学重建与更新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