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中期巴县地区土地纠纷解决机制研究

来源 :贵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jiay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传统经济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老百姓安土重迁,生活在熟人乡土社会。在这样的农业社会中,土地是人们主要的生产要素,是基础。笔者纵观巴县档案中的司法文书,十词之中,田土呈状居其六七,传统农业社会,土地纠纷是最为常见的纠纷。巴县档案记载了有关土地纠纷的民间契约,比如租佃约、买卖约、出当约;也有官方的司法文书,比如告状、供状、结状、禀状、息状等;另外还有大量的官方告示。通过整理,可以看到,土地纠纷的解决机制,尽管会运用到《大清律例》、《户部则例》等清代法律法规,但除到官府争讼之外,也会凭中人、约邻等民间主体从中调处。部分纠纷告诉至官府,官府也会酌情批回民间调解。从其解决机制也可看到,国家法与习惯法在清代中期巴县地区的实际互动状况。在清王朝统治下的巴县地区,国家法与习惯法共同作用,产生了恰当的土地纠纷解决方式,体现了当时当地土地交易过程,及帝国法律与民俗乡规之间的冲突与融合。
  除绪论和结语外,文章分为四部分。以下是每部分的具体内容:
  第一章论述土地纠纷类型及产生原因。通过整理两造土地交易契约文书,把土地纠纷划分为三类,即租佃之争、买卖之争、典当之争。并结合告状、禀状等官方司法文书,归纳其各自的成因,比如主客关于佃银的争执。
  第二章论述土地纠纷的特点。由于土地独有的属性,决定了土地纠纷具有乡土性,发生在熟人之间。并且土地是人们赖以生活的主要资本,矛盾很容易进一步激化升级,甚至牵涉人命。另外,纠纷之间还有关联反复的特性。
  第三章论述土地纠纷的解决机制。国家法与习惯法在解决纠纷的过程中,不可或缺,纠纷主体往往会综合运用私力、民间调解、告诉,官批民调多种方式。
  第四章对土地纠纷解决机制作出辩证性评价。其多元性的解决机制符合当时当地的社会文化背景,但也存在其局限性。
其他文献
长征是一部真实感人的革命传统教科书,长征精神是工农红军和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用鲜血和汗水凝结的革命精神,其内涵丰富,意义深远。习近平曾经强调指出:“长征这一惊天动地的壮举,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谱写的壮丽史诗,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的巍峨丰碑。”[1]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两句话组成的一个整体,即:“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学位
高校校园文化既是一种社会亚文化,更是一所高校的灵魂,每所高校都有属于自己的校园文化。伴随着高校建设和发展一路走来,校园文化蕴含着高校的特色基因,积淀着高校丰厚的历史底蕴,是高校全体成员普遍认同的精神价值,承担着重要的德育功能。各式新媒体在移动通信技术的推动下层出不穷,有着即时性、交互性等信息传播的独特优势。在新媒体不断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高校校园文化在发挥其德育功能的过程中所面临的环境、载体以及方式
学位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和待需调整的国内工业布局,党中央作出进行三线建设的决策。响应国家“备战备荒为人民,好人好马上三线”的号召,百万建设大军从祖国各地奔向三线地区,在三线热土上书写了属于他们的青春。贵州位于西南地区,地处高原,山林众多,素有西南屏障之称。这里气候潮湿,夏季雨水多,冬季阴冷。加之自古以来处于“待开发”的状态,其工业基础设施极不完善。特殊的地形地势和气候条件以及薄弱的工业
网络“丧文化”是当前活跃的一种青年亚文化,它以其特有的娱乐性、戏谑性出现在大学生的视野中并受到部分大学生的追捧。作为一种亚文化,网络“丧文化”为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提供一定的文化环境,通过文化的涵化作用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社会的价值取向,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由此可见大学生具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关乎未来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立足当下网络
学位
重视“三农”问题和坚持党对农村工作的全面领导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要“坚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战略是党在新时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战略决策。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加强党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引领势在必行。本文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切入点,以铜仁市“民心党建”为实例,研究在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在第一章绪论部分阐明了相关背景和研究意义
学位
2009年“新浪微博”的推出揭开了“微时代”的序幕,随即各种微媒体应运而生,这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而言是“机”与“危”并存的。一方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传统路径面临着诸如“配方陈旧”、“工艺粗糙”、“缺乏亲和力”等窘境,而微媒体深得大学生青睐并被普遍使用,它的出现有利于推动“互联网+教育”联动机制的落实,为打破传统路径的窘境提供契机;另一方面,微媒体中充斥着大量消极、腐朽的思想,这不仅严重影响了大
学位
“红船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建党精神,昭示着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伟大初心,是新时期激励党和人民勇于开拓、奋勇向前、走在时代前列的重要精神动力。“红船精神”所体现的首创精神、奋斗精神和奉献精神三大核心内涵,蕴含着丰富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重要价值。将“红船精神”应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中,深入挖掘其时代价值和育人功能,正是对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立德树人”根本
学位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大会上强调要着力推动各具优势的媒体融合,实现优势互补,为党和国家的发展进步壮大主流舆论的阵地,坚定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信念。习近平总书记从社会整体的大局和高度出发,在深刻洞察和敏锐把握媒体信息化发展大势的基础上,引领中国走上了媒体融合的快车道。在这一时代背景下,教育走向融合发展亦成为所趋之势,“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发展好教育关乎国家的前途命运。高校思想政治理
学位
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的问题是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时代要求,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内在要求。如何使思想政治理论课亲近学生,吸引学生,感染学生,说服学生是所有思政工作者和研究者面临的严峻挑战。教师要根据学生特点和需求选择合适的教学载体、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制定专门的教学方法、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提升自我内外修养来打造活力四射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从而使学生主动的亲近思政课,进而热
学位
距今2500多年前,古希腊与春秋时期的中国同时处在历史大变革前夜。公元前7世纪、6世纪之交的雅典,对内阶级矛盾难以调和,危机严重;对外面对方兴未艾的殖民运动,雅典错失了先机,国家动荡、社会疲敝。春秋中后期,作为中原重要枢纽--郑国经济快速发展,可同样面临国内政局动荡;国际上,晋楚争霸交相其躏的困局。为此,梭伦与子产修订法律,进行改革。  本文在第一章首先通过梳理彼时雅典与郑国的国情,研究雅典、郑国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