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最早是从入境旅游开始的,在经过各个部门、组织30多年不断努力之下,无论是从旅游外汇收入方面还是旅游人次方面,都已成为世界上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据WTO预测,中国在2020年将成为世界上第一大旅游目的地。足以可见,中国已步入世界旅游大国之列,并努力朝着旅游强国迈进。然而入境旅游的发展深受国际宏观经济和国内各省市间社会经济、资源禀赋、地理区位、交通条件及基础设施等的双重影响和制约,中国入境旅游发展存在较大的地区差异。因此,深入开展入境旅游产业发展效率的评价及空间动态演化特征的实证研究,探讨全国31个行政省市入境旅游效率的时空分布和变化特点,对我国今后制定区域入境旅游发展战略和旅游规划,推动地区入境旅游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在借鉴其他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时间变化和空间转移两个角度系统地分析了中国31个行政省市入境旅游发展效率。文章共分为5个部分,第一个部分首先对国内外入境旅游发展和入境旅游效率研究现状、选题意义、方法和技术路线进行了阐述;第二部分对本文研究内容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进行了界定;第三部分则是我国省域入境旅游DEA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主要包括评价对象和数据来源、评价方法、变量框架构建与指标选择3个小部分;第四部分则是实证分析部分,先是运用DEA方法中的CCR和BCC模型对近十年各省市入境旅游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进行测算与评价,并对三者之间的关联性进行了比对。其次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模型对中国31个行政省市入境旅游的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动指数进行测算分析。再次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从全局和局部两方面对入境旅游产业发展效率在空间分布上的相关性和集聚程度进行了描述。最后采用重心坐标和标准差椭圆的空间分析方法对省域入境旅游效率在空间上的重心偏移轨迹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第五部分则是对全文得到的结果进行总结和后续的展望。本文总结得出的研究结论如下:结论一:2004-2013年期间中国31个行政省市入境旅游综合效率和纯技术效率水平整体偏低,而规模效率较前两者则普遍偏高,但达到效率有效的省市个数仍较少。结论二:从空间分布上来看,中国入境旅游综合效率东部>中部>西部;纯技术效率是东部>西部>中部;规模效率也是东部>中部>西部。结论三:2004-2013年中国入境旅游综合效率与其分解效率间均呈正相关关系,且入境旅游综合效率受到纯技术效率的影响程度大于规模效率。结论四:在2004-2007、2007-2010和2010-2013年这三个时期的全要素生产率指数指数在总体上均表现出增长特征,但第一个时期略大于第二个时期,第二个时期又明显大于第三个时期。从空间分布上看,十年间东部和西部地区入境旅游全要素生产率均呈不同程度的下降,而中部地区生产率变化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结论五:从全局空间自相关上看,研究期间内中国31个行政省市入境旅游的综合效率和纯技术效率全局相关性不强,在空间上呈现出低值集聚,而各省市的规模效率相关性较强,在空间上表现出高值集聚。从局部空间自相关上看,各省市入境旅游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在空间分布上均不是很明显,且年际变化不大,主要出现的类型有:高高集聚、低低集聚、高低集聚和高低集聚。结论六:我国各省市入境旅游纯技术效率重心的跨度和偏移程度要比综合效率和规模效率大,且纯技术效率和综合效率主要是向西南地区偏移,而规模效率主要向西北地区偏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