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走向“校本”、走向“园本”成为今天具有中国特色教学研究的未来趋势。“园本教研”理念在“校本教研”的基础上被提了出来,从2006年全国范围内开展的“以园为本教研制度建设”项目至今,园本教研工作在我国学前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中已走过如火如荼的十余年。园本教研是以幼儿教师为关键主体,并与教研管理者、教研专家、其他相关主体等共同根植于幼儿园教育教学实际而展开的一种研究与实践并行的活动。其本质就是要向幼儿园回归,向幼儿园教学实践回归,向幼儿教师回归,向幼儿回归。而幼儿教师是园本教研的主体,面对幼儿教师文化转型和园本教研变革发展中对幼儿教师合作文化的必然要求,有必要从教师共同体文化生成这一理论之维和实践之维去反思和回应这一话题,进而更好地解决幼儿园教育教学实际问题,提升幼儿园保教质量。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本研究的绪论。从问题提出、文献综述、研究目的与意义、概念界定、研究设计等五个方面提出本研究的逻辑方法和内容体系,为研究开展提供框架性支撑。基于园本教研实践考究,以“园本教研”、“教师共同体”和“教研与教师共同体文化的关系”为三条线索,归纳与本研究相关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并集中阐明本研究的目的和理论与实践意义,界定核心概念,进而立足于通过教师共同体文化生成去提升园本教研质量的视角,梳理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和设计研究思路,最后详细介绍本研究量化与质化方法的具体运用。第二部分是本研究的立论基础。借鉴文化哲学理论和共同体理论,对“文化”、“幼儿教师文化”、“共同体”、“教师共同体”、“教师共同体文化”和“教师共同体文化生成”等概念进行辨析,界定出基于园本教研的教师共同体文化生成的理论内涵,提出“走向人文自觉、生命自觉和实践自觉”的价值取向,探寻出其生成的依据存在,进而从理论上建立“主体”要素以及四大维度、六大结构的要素,并深入探讨其生成的逻辑理路。第三部分是本研究的调查结果。采用目的取样与分层抽样相结合的方式,对重庆市主城区、区县和乡镇的部分各级各类公、民办幼儿园的园本教研开展情况进行调查,以“教师共同体文化生成”为研究切入点,通过教师问卷调查、教研相关主体深度访谈、园本教研参与式观察等研究方法采集真实有效数据,并采用SPSS20.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来呈现研究结果。本部分主要涉及五个方面的内容:总体情况及四大维度得分与分析;六大结构人口学变量差异分析;文化样态的动态生成与分析;文化主体构成的具体分析;个案分析。第四部分是本研究的问题归结与原因剖析。结果表明:园本教研实践中的教师共同体文化生成呈积极状态,但两极状态分化明显;确立了教师作为教研关键主体,教研专家仍缺位实践的有效介入;对教师共同体物质文化的重视程度最小,且内外部差异突出;教研管理中“一言堂”现象仍存在,教师教研决策权缺失;教研实践中个体的主动参与性不足,同侪关系单一;成员间共同信仰表现最为突出,但亟待提升对教研的理性认识。本研究从主客观方面剖析原因,从主观因素层面而言,教研中教师合作与参与的外化行为是关键因素;教研中教师的共同信仰是必然因素。从客观因素层面而言,教研领导管理与制度规范是重要因素;教研物质支持条件是基本因素。第五部分是本研究的优化路径。根据研究结论,结合本研究立论基础,提出可操作化的优化路径:实现共同体成员“基于共存,走向共享”的意义关系;构建“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的双向教研管理机制,实现权力下放;达成教研主体基于“问题”的有效对话;提升教研仪式感,自觉重塑教师教研角色;源于本园育人文化,保持同文化生态的平行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