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国建立了中国学术网、中国教育科研网、中国科技网、中国公用网、中国金桥信息网等网络。到今天,中国的网民数、计算机台数、网站数、计算机带宽容量、域名数比1994年“中国上网年”已增加了十倍甚至百倍,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正按“摩尔”定律快速提高。越来越多的中国人生活在网络环境之中。互联网的发明,是人类继火的发明之后第二件对人类社会造成革命性转变的重大科技事件。这一事件远比蒸汽机的发明带来的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冲击力更为巨大,意义更为深远。人类在自觉或不自觉地卷入到网络之中时,正在创建着一个崭新的世界、崭新的社会,即网络世界、网络社会。一种崭新的文化形态已骤然而至,它就是网络文化。本论文正是基于这样的事实,通过对网络文化各个方面的研究,来探索如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的网络文化。 本论文首先在探讨网络文化的特征基础上,重点探讨了网络文化对中国政治、经济、社会的各种影响,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网络文化进行了界定和研究。 在此基础上,对中国网络文化的具体影响进行了全面的研究。论文分析了构建社会主义网络意识形态问题、网络伦理道德问题、网络教育问题、网络文化与各种文化的关系问题以及网络文化对人的主体性发展的作用问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伦理道德、网络教育的构建必要性以及应该如何去构建进行了探讨。论文还仔细研究了网络文化与现实文化、主流文化、精英文化、大众文化的关系,研究了网络文化给人们的社会生活带来了多种思想、多种文化竞相吐艳空间的同时,又面临着如何构筑社会主义文化安全屏障的新课题。进而分析了网络文化对人的主体性发展、主体思维、主体行为、主体人格、主体个性化等方面的进步意义和延滞,强调要发挥网络文化与人的主体性发展的统一。 最后,论文对全文进行了总结。分析了如何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前提下,构建社会主义网络文化的新理论,如何以国家利益为最高利益的网络文化发展观为指导,改善党管意以形念的方式方法,如何提倡文化多样化,坚持和而不同的发展观等问题,为全面推进网络文化建设提出了具体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