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出生于1969年的德波顿被誉为“英伦才子”型作家,已经发表11本长篇散文著作以及40余篇短篇散文。不仅如此,德波顿还时常出现在国外一些知名的公众媒体和网络上,多部作品被拍成相应的电视纪录片,由德波顿亲自担任解说主持。作为一名活跃在当代的畅销书作家,德波顿一时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从国内外相关的评论报道来看对德波顿本人的才华及其作品思想内容的溢美之词不绝于耳,虽然目前国内有四篇相关的学术研究论文,但是对德波顿这样一位创作力旺盛的作家来说,直至今天其研究的空间还有很大。本文的研究将跳出对德波顿散文单一的印象式或者感悟式的评论研究,通过对德波顿散文作品外在的文本形式特征的总结观察,从而研究德波顿写作这种文本形式的写作方式,再结合相关的文学理论和当代文学创作语境对德波顿散文写作方式进行当代定位,其研究对象主要以国内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10本长篇散文为主,按照英文发表的时间顺序从《拥抱逝水年华》(1997)到《新闻的骚动》(2015),未译介过来的随笔文章作为研究的参考。本文主要分为三个章节来对德波顿的散文写作方式进行研究,首先从德波顿散文的文本形式来整体把握他的创作方式,笔者以《无聊的魅力》这部散文为分界点将德波顿的散文写作分为两个时期,分别从两个时间段来分析其写作方式:第一章,前期散文文本的外在形式表现为视觉化的聚合文本,结合德勒兹等理论家相关的理论来看,这种文本的写作方式具有异质性与联系性的特征;第二章,在其后期的散文写作中德波顿将文本片段与图像进行任意的拼凑,而且文本中的图像表达占据的比例渐渐超过文字,也就是说在后期散文写作中德波顿将前期个性的写作方式进行不断地重复与复制,造成一种模式化写作的痕迹,使其写作渐渐失去个性化的魅力;第三章,结合相关的文学理论与当代文学创作的具体语境来看,笔者认为德波顿前期的散文写作方式具有一定的创新之处,即突破语言文字媒介写作的线性束缚,挑战“空间性”写作的困难,这一个性化的创新在当代文学创作的语境中,尤其是将其放在英国散文写作方式的变迁史中来看无疑具有一定的先锋性,因此笔者认为德波顿散文的写作方式是当代文学写作革新的有益尝试之一。此外近年来德波顿发表散文的速度越来越快,但是影响力却不如之前,这与其写作方式的模式化不无关系,这对于当代日益被边缘化的文学创作而言不得不说是一种遗憾,但这对自青年时期就被誉为“才子作家”的德波顿来说也许不是一种遗憾,因为如今正忙碌着组织各类公益或者商业盈利机构、活跃于各大网络媒介的他已经无暇顾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