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是引起猝死的重要疾病之一。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的管腔狭窄或完全闭塞,引起心肌缺血或坏死,从而引发相应症状。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是治疗ACS的一种有效方法,优点是它能明显改善冠心病患者的心肌缺血症状,心功能获得不同程度改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缺点是可能会造成心肌微小损伤(Minor myocardial damage,MMD),而MMD可能会引起血管重建后出现无血流现象。目前常用肌钙蛋白I(cTnI)、肌红蛋白(Mb)及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等心脏标记物来检测PCI对心肌的损伤。缺血修饰白蛋白(ischemia modified albumin, IMA)是医学领域新出现的一个反应心肌缺血的生化标记物,与其他指标相比,它具有出现时间早、敏感性强、阴性预测值高等优点,正在引起人们的重视,国外已有相关研究,但在我国研究甚少。为此进行本课题。目的:通过观察PCI手术前后患者血清中缺血修饰白蛋白、心肌肌钙蛋白及肌酸激酶同功酶的浓度变化,探讨IMA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60例研究对象选自2009年5月至2009年12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确诊为CHD的住院患者。其中40例为行PCI治疗的冠心病患者(PCI组),分别测定术前、术后0.5h、6h、12h的血清IMA、cTnI及CK-MB水平。同时以20例仅行诊断性冠脉造影的患者为对照组(CG),亦在相同时间点检测相应指标。对行PCI的患者,详细记录植入支架的部位和数目、术中、术后24小时心电图改变。结果:PCI组有34例患者的缺血修饰白蛋白在术后0.5h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术后6h开始下降,术后12h逐渐恢复至基线水平;PCI组患者肌钙蛋白在术前、术后0.5h和术后6h无明显变化,术后12h有20例患者升高,与其他时间段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 PCI组患者的肌酸激酶同功酶在手术前后各时间点相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且无一例患者升高。而冠造组患者的缺血修饰白蛋白、肌钙蛋白和肌酸激酶同功酶在术前、术后均无明显变化,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PCI可使心肌发生短暂的缺血缺氧损伤,IMA在术后迅速升高,比cTnI出现的时间要早。与传统的临床心脏生化指标相比,IMA可能会作为早期诊断心肌缺血的敏感生化指标,是一种有应用前景的心脏缺血标记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