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最直接最简便的教学方法。在小学高年级英语教学中,有效的课堂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互动过程中来,并且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这是符合新课程改革要求且具有深远意义的。因此,如何充分发挥有效提问在教学中的作用也成为目前英语教育领域较为重要的一项工作。本文以朗的互动理论和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为理论基础,采用课堂观察、调查问卷和访谈等方法,对高银巷小学六年级两位英语教师课堂提问的类型、提问后等待时间以及对学生回答的反馈这三个方面进行研究。通过对研究结果的分析,发现教师们对课堂提问持积极态度,并能认识到英语课堂提问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的英语课堂提问中,存在以下问题:第一,教师每节课的提问问题多以Yes/No类型为主。对于小学高年级阶段学生来说,此类问题过于简单且过多的Yes/No题型会限制学生思维的发展;第二,教师提问后的等待时间普遍较短,以至于学生没有充足的时间思考问题;第三,教师对学生回答的反馈多以简单的表扬为主,从某种程度上失去了评价的原始意义。此外,高银巷小学六年级的所有学生对老师英语课堂提问的真实想法与期待也是本研究的重点所在。最后,针对研究中发现的问题,并结合厄尔的有效提问六大标准(清晰,具有学习价值,能激发兴趣,具有扩展作用,刺激参与,教师的适当反馈),笔者提出关于有效提问的相应建议:教师提问语言应当简明清晰;所提问题应具有扩展其思维作用并具有学习价值;所提话题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激发其兴趣,才能刺激参与;适当延长提问后的等待时间并对不同学生的回答给予不同方式的反馈。希望这些建议能够帮助小学英语教师摆脱课堂提问的误区,提高英语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本文可以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章是引言。介绍了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问题、研究方法和论文的结构。第二章是文献综述。作者回顾了有效提问的定义,标准,主要理论基础和国内外有关有效提问的研究。第三章是研究设计。这一章详细描述了研究方法,研究对象,研究工具和过程。第四章是研究结果与分析。这一章会呈现课堂观察、学生问卷、教师访谈的结果及其分析。第五章是结论。作者总结了本研究的主要发现和不足之处,并对后期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