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疟疾是一种虫媒性传染病,主要流行于热带及亚热带地区,与艾滋病、结核病并称为世界三大传染病,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据WHO最新数据统计,2015年全球共发生2.12亿疟疾病例,约有42.9万人死于疟疾,其中多数为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的五岁以下儿童。药浸蚊帐和以青蒿素为基础的联合疗法是减少疟疾发病率的重要策略。但是,随着蚊媒对杀虫剂拟除虫菊酯的耐药性以及疟原虫耐药虫株的出现,使得疟疾的预防和控制手段面临巨大的挑战。 由于疟原虫抗原具有阶段特异性、株间变异性、序列多态性等特点,恶性疟原虫红内期疫苗多种候选抗原单独或简单的联合使用时,其免疫效果并不理想。因此,针对恶性疟原虫抗原多样性所构建多表位重组蛋白疫苗具有一定的优势。本课题组前期工作中,利用“表位重组技术”构建了多表位基因库,并筛选出免疫原性最佳、稳定性最好的疟原虫随机重组抗原-1(malaria random constructed antigen-1,M.RCAg-1)。该疟疾疫苗己在小鼠、新西兰兔和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中证实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并可在体外抑制恶性疟原虫的生长,具有较好的研究前景。本研究的目的是寻找一种安全、有效,并可使M.RCAg-1应用于临床的免疫佐剂。 本研究在课题组前期工作的基础上,选用了具有较好研究前景的纳米乳佐剂,选取三种不同的剂量(剂量A为纳米乳∶抗原=7∶3;剂量B为纳米乳∶抗原=5∶5;剂量C为纳米乳∶抗原=3∶7),将其与M.RCAg-1相配伍,在Balb/C小鼠和新西兰兔体内评价其免疫效果,筛选出最佳纳米乳佐剂剂量组,为M.RCAg-1的临床前研究奠定基础。目前主要取得的进展: 1.将三种不同剂量的纳米乳佐剂与M.RCAg-1相配伍免疫小鼠,均能诱导机体产生较高的体液免疫反应。 2.纳米乳剂量A佐剂与M.RCAg-1相配伍免疫新西兰兔,获得疟原虫体外生长抑制率最高32.6%,纳米乳剂量B佐剂与M.RCAg-1相配伍免疫新西兰兔,获得疟原虫体外生长抑制率最高32.7%。 3.证实纳米乳单独作为重组蛋白疫苗的佐剂效应弱,提示需要添加其它免疫增强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