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足三里穴对实验性胃肠道功能紊乱大鼠模型的影响及调理作用研究

来源 :山东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uiainivi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电针刺激足三里穴对胃肠功能紊乱模型大鼠局部微循环和生物电变化、单胺类神经递质及其他相关生化指标变化的影响,研究电针刺激对模型大鼠胃肠功能的调理作用,并通过研究电针刺激足三里穴对胃肠功能紊乱大鼠胃、肠、肝、脑等多个脏器产生的不同影响,以及电针刺激对正常生理状态大鼠与病理模型大鼠所产生作用效果的差异,初步探讨穴位内脏效应的规律与作用机制。 方法:使用66805-1A电针治疗仪对胃肠功能紊乱模型大鼠在足三里穴进行刺激。采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同步监测胃、十二指肠、肝、脑等器官表面微循环。应用多道生理记录仪测量胃电及肠电。采用放免及高效液相等方法检测血液及各待测组织中的多巴胺(DA)、五羟色胺(5-HT)、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以及胃动素(MTL)、胃泌素(GAS)、内皮素(ET)等相关生化指标的变化。 结果:电针足三里穴可以明显改善胃、肠、肝、脑各脏器微循环状况,增加微循环血流量,并在停针后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电针可以提高各组模型大鼠胃肠生物电的频率,并使部分分组动物的生物电振幅降低;电针刺激可明显提高模型动物血浆、胃及脑组织中MTL水平;针刺的预处理可明显提高模型动物血浆、肠、脑、胃等组织中GAS水平;显著降低正常及模型各组血浆ET水平,降低正常动组血清HT-5,使下丘脑E含量升高。 结论:对足三里穴进行电针刺激能够有效地调节胃肠功能紊乱模型大鼠的局部微循环、生物电以及相应的生化指标,对胃肠功能紊乱起到积极的治疗作用。运用“一穴多脏”的系统研究方法初步探讨了作为胃经合穴的足三里穴与胃肠之间存在的密切关系,为揭示穴位与内脏联系的规律提供了相关数据资料。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病毒基因型与中医辨证诊断的关系。  方法:在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中按中医辩证标准及分型,每型筛选出20例,共5型,共100例作观察病例
目的:  1.评价葫芦巴总皂苷(TFGs)联合磺脲类降糖药(SU)治疗单纯SU控制不良的2型糖尿病(T2DM)的疗效和安全性。  2.通过对继发性失效T2DM患者TFGs联合SU治疗前后空腹瘦素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是一种常见于中老年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其主要病理变化是含色素的神经元变性、缺失,尤以黑质致密部多巴胺(dopamine, DA)能神经元缺失为
目的:观察益气固表丸治疗肺脾气虚型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PF)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 IPF 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予以基础治疗加服益气固表丸,对照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