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卵清蛋白基因调控序列调控人α1抗胰蛋白酶基因在CHO细胞中的表达

来源 :辽宁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gluoyuc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α1抗胰蛋白酶(α1AT)是哺乳动物血液中一种重要的蛋白酶抑制剂,抑制人体内多种不同的丝氨酸蛋白酶免受弹性蛋白酶的水解.它是一种含有碳水化合物侧链的单链糖蛋白,分子量52KDa,由394个aa组成,α1AT基因全长12.2Kb定位于14q31-32,含有3个非编码外显子,4个编码外显子和6个内含子,α1AT肝细胞中的片段全长1434bp包括49bp5非编码区,1254bp编码区,一个终止密码子,79bp3非编码区及一个poly(A)尾.随着对α1AT缺乏者基因缺陷特征的认识及基因序列的克隆,基因治疗已成为一种有前途的治疗措施,近年米对α1AT的重组表达研究进展很快,大致有原核生物细胞水平,真核生物细胞水平及转基因动物三个阶段.该研究采用5RACE方法确定鸡卵清蛋白基因转录起始点的位置,通过序列分析得出转录起始点为G,从而确定出核心启动子及上游调控区的位置.应用PCR技术特异性扩增家鸡卵清蛋白基因上游调控序列-1340bp~+1655bp片段和第一内含子+49bp~+1655bp片段,长度分别为2.9kb和1.5kb,经PCR测序和克隆测序后,针对突变的碱基进行修复,并将修复的两片段分别连接在带有绿色荧光蛋白报告基因pGFP-N2载体上,为使pGFP-N2载体本身的CMV启动子不影响对鸡卵清蛋白启动子的研究,将其切去,构建了P<,2.9koval>-GFP和P<,1.5koval>-GFP两种表达载体,经测序和酶切鉴定这两种表达载体构建正确.采用脂质体转染法分别将上述两种构建载体、pGFP-N2(阳性对照)质粒及阴性对照转染鸡原代输卵管上皮细胞和中国仓鼠卵巢细胞中.用荧光显微镜观测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结果表明两种表达质粒在鸡原代输卵管上皮细胞和中国仓鼠卵巢细胞中都可以表达萤光蛋白基因.结果显示该文构建的卵清蛋白基因的5调控区和第一内含子对基因的表达起到一定的调控作用.用人α 1抗胰蛋白酶(α1-AT)基因的信号肽编码序列替换鸡卵清蛋白基因的信号肽编码序列,构建了包括鸡卵清蛋白基因启动子和外显子1,内含子1共约2.9Kb片段以及人α1抗胰蛋白酶全长cDNA序列和鸡卵清蛋白基因3非编码区部分序列的表达载体P<,5UTR-AT-3UTR>,融合基因经脂质体转染至中国仓鼠卵巢细胞(Chinese hamster ovary)中,通过PCR、ELISA和Western杂交鉴定,证明所构建的鸡卵清蛋白基因启动子能有效调控α1-AT基因在CHO细胞中高效表达,并能保持α1-AT的生物活性.为进一步研究转基因鸡输卵管生物反应器高效表达人α1-AT提供了可行性.
其他文献
摘 要: 高职学生的独特性、英语基础较差、学习兴趣不浓决定了教师要多层次、多角度地设计课堂教学,改善师生关系,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  关键词: 高职学生 英语教学 学习兴趣  高职学生大多数是高考成绩相对较差、学习自主性较低的群体。他们对英语课程没有一个系统的掌握,语言知识不全面,基础不扎实,谈不上对此门课程的兴趣。笔者作为一名老师,在与学生的谈话中了解到,他们中的很多人
全景图像的应用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对生活水平的追求的不断提高变得越来越广泛。全景图像可以通过全景摄像机和多摄像机采集的图像进行拼接两种方法获得。前者获得的
信息隐写技术是将秘密信息隐藏到数字媒体信息如图像,音频,视频等中,以达到隐蔽传输的目的,可用于军事、商业等领域。若被非法使用,可能给信息安全带来威胁,因此对隐写信息有
摘 要: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敢于提问、善于提问是创造性学习的一种体现。当前的课堂提问模式,仍以“教师提问、学生回答”为主,教师往往会忽视学生提问这一方面,这与《新课标》提倡的素质教育相去甚远。因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的提问能力迫在眉睫。本文在分析制约学生提问能力因素的基础上,着重探讨小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提问能力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 小学英语教学 提问能力 教学策略  自古至今
培养学生的英语口、笔头交际能力是初中阶段英语教学目的之一。其中“写”又是较高层次的信息系统,它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然而,目前初中英语教学的书面表达相对滞后,学生的写作水平提高甚微,形成了“听到写作学生心烦,见到习作教师不愿”的现象,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学生方面:(1)汉语影响、生词造句;(2)词汇贫乏、搭配不当;(3)句型误用、语法不通;(4)信息不全、条理紊乱。教师方面:在教学中
摘 要: 本文通过实验测定广州体育学院运动人体科学2008级特教班和康复班学生30人攀登白云山前后心率、血乳酸、血尿素等生化指标的变化综合评定本次登山活动的负荷,科学验证了攀登白云山的健身效果及健身路径的选择。结果表明:两种不同的登山方式,负荷强度存在显著性差异,但心率都是在正常范围之内(120~140次/分)波动,就锻炼效果而言山道组优于山梯组。攀登白云山是广大市民较好的运动方式,既安全又有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