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足球运动是世界第一运动,它是力量、速度、技巧与团队精神的完美组合。它牵动着亿万人的心,吸引着全人类的目光,它的深刻内涵已远远超出了体育的范畴。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它是一个国家、民族和地区力量的体现和象征,纵观世界足球强国的足球发展的长盛不衰,其根本原因就是他们极其重视足球后备人才的培养,并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系统的青少年训练与竞赛体制。近年来,我国足球运动职业化改革不断推进,沈阳市青少年足球人才的培养体系从曾经的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由过去国家单独资助形式向由国家和社会共同培养转变。随着社会与市场经济的发展,国际体育形式的不断革新,采用一些新的办学模式来提高运动员的个人文化及整体素质,有利于后备体育人才储备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沈阳市作为全国重要足球重点城市,为我国足球运动的发展做出了贡献。现在,沈阳市青少年足球运动训练的运动员总体数量呈逐年下降趋势,绝大多数以盈利为目的的足球学校不堪重负,足球学校锐减,青少年足球人才的输送更是难上加难。而大多数中学由于课业负担重、师资力量不足等限制,致使足球运动开展艰难。因而,沈阳市青少年足球人才培养现在仍处于低估状态,也是处于探索的时期。
本文在“后奥运时代”及辽宁省召开十二届全运会的大环境前提下,针对沈阳市多所体育运动学校、足球学校、中小学、业余足球俱乐部等的教练员、运动员进行了调查研究。以期为沈阳市青少年足球运动良性发展提出可行性建议。经过调查研究和分析得出沈阳市青少年足球人才培养中的不足:
1.从事足球运动训练的青少年数量严重下降,质量较低;学训矛盾突出,青少年足球运动员文化素质普遍较低,中学足球运动队开展困难,训练时间少,比赛场次普遍较少。
2.教练员执教的综合素质不高,待遇低。教练员的考评中球队成绩和运动员输送的情况占主要因素,中学教师足球训练经验普遍较低。
3.运动员选材上依旧是传统经验为主,缺乏科学性保障。重视成绩,忽视培养人才,缺乏人才输送机制。
4.近几年娱乐性特点的亚文化思潮的传播影响青少年足球运动员训练没有得到重视,整体思想教育得不到加强。针对出现的问题,可行性建议为:
1.联合办队。建立资源共享模式,通过学校机制走“体教结合”之路来培养后备人才,中学足球训练与体校训练形式相结合,加大中学体育教师与体校教练的交流力度,形成共同培养机制。适当提高福利待遇,建立教练员激励机制。
2.加大力度发展学校足球运动的同时,逐渐突出中学足球作为后备人才培养的作用。相关部门应明确中学足球运动队在培养我国竞技人才体系中的战略地位。
3.提高科技含量,强调科学化管理。遵循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加强队员文化学习,对足球队进行科学化管理,提高训练质量,建立科学选材与输送制度。
4.重视现代社会中不良亚文化对足球队员的影响,尽快引导青少年队员在思想上进入主流文化,通过沈阳足球名人的事例进行教育,充分利用社区的体育功能,营造一个和谐、积极进取的足球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