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藏半野生小麦(Triticum aestivum ssp.tibetanum Shao)是中国西藏特有小麦资源,其AABBDD染色体构型与普通小麦一致,具有众多特异性状。挖掘和利用西藏半野生小麦的优良基因资源对小麦品种改良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以西藏半野生小麦(Q1028)和郑麦9023(ZM9023)构建的重组自交系群体及双亲为实验材料,结合SSR和DArT标记,对其粒型及根系性状进行QTL定位分析。本研究结果如下:1.以西藏半野生小麦Q1028(Q1028)X郑麦9023(ZM9023)构建的RIL群体为研究对象,对西藏半野生小麦粒型性状的QTL差异进行研究,在三年环境下对其KL、KW、KT、KL/KW和GS进行遗传分析,共检测到33个位点,分布在1B、2B(4 个)、2D(9 个)、3A、3B、4A(3 个)、5B(3 个)、6A(3 个)、6B、7A(7 个)染色体上,分别解释4.64%到14.69%的贡献率。10个位点的加性效应来自于西藏半野生小麦(Q1028)。本研究发现7个QTL富集区,分布在2B、2D、4A、5B、6A、7A染色体上,其中,2B染色体上wPt-3561~wPt-6932分子标记间有控制KL、KW、KT、GS的QTL,2D染色体上wPt-671700~gpw8003标记间有控制KW、KT和GS的QTL。这些QTL的富集区与籽粒性状联系紧密,在育种中值得重视。2.在三次重复下对西藏半野生小麦根系性状MRL、RFW、LFW、RDW、LDW、TRL、SA、AD、RV、RTN、BN进行QTL定位分析。结果表明,8个根系性状共30个QTL位点被检测到,分别位于1A(4个)、1D、2D(2个)、3A(2个)、3B(3个)、3D、5B、6B1(2个)、6B2(3个)、7A(9个)和7B(2个)染色体上。其中,14个QTL位点的加性效应来自于Q1028,MRL和AD的遗传位点在三次重复中均被检测到。本研究在1A(2个)、3A、6B(2个)和7A(2个)染色体上发现同一标记间同时含有2个控制不同性状的QTL富集区,涉及到TRL、SA、LFW、LDW、BN、CN和 AD 性状。在 1A 染色体上 wPt-5776~wPt-667835 标记之间,wPt-6074~gwm135标记之间,6B染色体上wPt-2564~wPt-8183标记之间有控制TRL和SA的QTL位点,TRL和SA可能由同一基因控制,待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