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7年新版《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颁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愈发受到重视。历史新课程改革及五大核心素养的提出,逐渐改变了历史教师“一言堂”的传统教学方式,更加强调以问题为引领,以师生共同探究为主导的教学方式。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在探究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历史知识,形成个人对历史知识的看法。“问题”成为发展学生思维、提升思考能力的重要工具。学习从问题开始,问题与学习相伴。而问题链设计在问题探究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效用。问题链设计不是教师提问题与学生回答的简单相加。相反,它是教师和学生围绕问题情境进行多维度、多角度和多层次的探索、学习和发现。与传统问题教学中的问题相比,问题链设计更加注重的是问题的整体性、目标性、逻辑性、适度性、实用性和启发性原则。问题链中问题的设计着重突出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强调历史教师的课堂把控能力。问题链设计有利于落实历史课程标准中关于学生能力培养方面的要求,创设高效活跃的历史课堂。因此在历史课堂教学中,问题链设计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实地走访调查发现在当前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多数教师会根据教材原有内容提出许多问题,将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进行情境化设计,对问题教学持肯定态度。但教师提出的问题之间逻辑性和层次性不强,颇具随意性,较难形成完整的问题链体系。其问题主要表现在历史教师问题链设计意识薄弱、问题链设计能力不足以及问题链运用效果不佳。调查显示,影响高中历史教师问题链设计的因素包括教师专业素质的差别、课堂生成的动态变化和学校检查的人为影响三大要素。高中历史教师应从把握历史课程标准、历史教科书、学生学情等方面分析、设计问题链。设计流程需先分析课标课本,把握教学内容的重难点。接着,整合组织教材内容,补充删减相关史料,设计教学问题链。最后将预先设计的问题链放置于真实的历史课堂中检验效果,依据课堂动态生成的教学效果改进问题链。依据课堂类型和教学环节的不同,将问题链划分为新课教学型和专题复习型问题链以及课堂导入型和课堂总结型问题链,并分别对四种类型问题链进行课堂实践研究,以期通过真实案例对高中历史教师采用问题链设计有一定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