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我差异(self-discrepancy),也可译为自我不一致或自我失调,在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目前关于自我差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自我差异与情绪、心理健康、行为、文化、人际关系的关系等方面。针对自我差异的影响因素研究仅限于对父母教养方式的回忆以及人格特质等,且缺乏系统性。本研究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通过访谈、开放式调查、编制问卷并测量等方式,以Higgins(1987)的自我差异理论(Self-DiscrepancyTheory,简称SDT)为依据,分别对现实——理想自我差异(Actual-Ideal Self-Discrepancy,简称AI)、现实——应该自我差异(Actua-Ought Self-Discrepancy,简称AO)的影响因素进行探索,具体结果如下:第一,自我差异在大学生群体中普遍出现,且多数情况下为现实——理想自我差异与现实——应该自我差异同时出现,但二者的影响因素有所不同;第二,个人的人格特质、对父母教养方式的回忆、人际关系以及生活环境等因素是自我差异的影响因素,且两类自我差异的影响因素不同。即生活经历、与父母关系、不善交流、缺乏自主、成长的变化以及过分依赖是现实——理想自我差异的影响因素;不善交流、自我中心、父母严厉和父母关注少是现实——应该自我差异的影响因素;第三,性别、年级、专业、生源地、是否为独生子女等人口统计学变量与大学生自我差异影响因素存在相关,年龄对现实——理想自我差异产生影响,专业对现实——应该自我差异产生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