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错配修复基因hMLH1与hMSH2在中国人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NPCC)中的突变特点,探讨基因微小突变检测结合大片段缺失或插入检测的检测效率。
方法:提取76个HNPCC家系的先证者的外周血基因组DNA,首先应用PCR法扩增76个DNA样本的hMLH1和hMSH2基因的35个外显子,然后对PCR产物进行测序以确定是否存在微小突变及其类型。对于经过上述检测未发现微小突变的DNA样本,运用多重连接依赖的探针扩增(MLPA)技术和GeneMapper分析技术,检测hMLH1和hMSH2基因大片段缺失或插入的情况。
结果:
(1)在76个DNA样本中,发现25个样本存在hMLH1基因或hMSH2基因的微小突变,微小突变检出率为32.9%(25/76);
(2)在这25个样本中,共检测出22种微小突变,其中hMLH1基因微小突变16种,hMSH2基因微小突变6种,突变类型包括移码突变、无义突变、剪接区突变、错义突变,并且以错义突变居多。在检测出的22种微小突变中,除已经被报道的两个剪接区突变外,其余均为新发现的微小突变类型;
(3)对未发现微小突变的样本进行大片段缺失或插入检测后,在5个样本中分别发现hMSH2基因第4~5外显子、第7外显子、第9外显子、第14外显子和第16外显子5种类型的大片段缺失突变,而且这些大片段缺失类型均未见相同报道;未发现hMLH1基因大片段缺失和两基因的大片段插入突变;微小突变与大片段缺失的总检出率为39.5%(30/76)。
结论:及意义中国人HNPCC家系hMLH1基因和hMSH2基因突变谱广泛,突变类型多样,其中,hMLH1基因微小突变较hMSH2基因多见,而hMSH2基因大片段缺失突变较hMLH1基因多见。大片段缺失在中国人HNPCC家系中发生率亦比较高,是HNPCC重要的分子遗传学特征之一,在基因微小突变检测的基础上,结合大片段缺失或插入检测可以提高检测效率,因此,在常规的分子遗传学检测中,有必要加入大片段缺失或插入突变的检测。科学合理的检测策略、多种检测方法联合应用可以更好地诊断HNPCC;开展多家系大规模的系统研究,有助于中国人HNPCC错配修复基因突变库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