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检测血浆中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 Fg)水平,探讨Fg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类型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
方法:将经冠状动脉造影的195例研究对象分为正常对照组(37例),男18例,女19例,平均年龄(55.59±8.26)岁;CHD患者(158例)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组50例,男29例,女21例,平均年龄(61.16±11.23)岁;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组60例,男40例,女20例,平均年龄(59.97±12.26) 岁;稳定型心绞痛(stable angina,SA)组48例,男30例,女18例,平均年龄(61.60±9.50)岁。再将CHD组按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单支病变组54例,双支病变组55例和三支病变组49例。应用Clauss凝固法测定195例全部入选者的Fg水平。同期观察血清中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高密度脂蛋-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和血糖(blood sugar,BS)水平,并分别对不同类型CHD组及对照组的各项测定值以及临床观察指标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比较各CHD类型及冠脉病变程度组间血浆Fg水平差异。
结果:
(1)Fg水平在正常对照组与SA组、UA组、AMI组中均存在差异,并随冠心病的严重程度呈上升趋势,Fg水平分别为2.51±0.37(g/l),2.79±0.52(g/l),3.16±0.60(g/l),3.57±0.60(g/l),四组间比较,对照组与SA组间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SA组与UA组及AMI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Fg水平在对照组与单支、双支、多支病变组中均存在差异,并随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增多呈上升趋势,Fg水平分别为2.51±0.37(g/l),2.78±0.51(g/l),3.14±0.57(g/l),3.63±0.60(g/l),四组间比较,CHD各组与对照组间均存在差异性;对照组与单支组间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支与双支及多支各病变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TC、TG、LDL-C、BS、WBC在对照组、SA、UA和AMI各组间呈现上升趋势,HDL-C在各组间呈现下降趋势。TC、TG、HDL-C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DL-C在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BC和BS在AMI组与其他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他各组间二者均无统计学意义。
(4)对Fg、TC、TG、HDL-C及LDL-C 5个指标作相关分析,结果显示Fg与LDL-C有相关性:Y=2.259+0.293X,相关系数r=0.377(P<0.001),二者呈正相关关系。
结论:
(1)Fg在CHD的发病机制中占有重要地位,并对CHD发生发展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2)Fg水平的升高,可能成为预测发生急性冠脉事件的重要依据。
(3)Fg与LDL-C密切相关,提示临床降脂治疗可能降低血浆Fg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