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蛋白原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

来源 :河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ctorcaij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检测血浆中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 Fg)水平,探讨Fg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类型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 方法:将经冠状动脉造影的195例研究对象分为正常对照组(37例),男18例,女19例,平均年龄(55.59±8.26)岁;CHD患者(158例)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组50例,男29例,女21例,平均年龄(61.16±11.23)岁;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组60例,男40例,女20例,平均年龄(59.97±12.26) 岁;稳定型心绞痛(stable angina,SA)组48例,男30例,女18例,平均年龄(61.60±9.50)岁。再将CHD组按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单支病变组54例,双支病变组55例和三支病变组49例。应用Clauss凝固法测定195例全部入选者的Fg水平。同期观察血清中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高密度脂蛋-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和血糖(blood sugar,BS)水平,并分别对不同类型CHD组及对照组的各项测定值以及临床观察指标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比较各CHD类型及冠脉病变程度组间血浆Fg水平差异。 结果: (1)Fg水平在正常对照组与SA组、UA组、AMI组中均存在差异,并随冠心病的严重程度呈上升趋势,Fg水平分别为2.51±0.37(g/l),2.79±0.52(g/l),3.16±0.60(g/l),3.57±0.60(g/l),四组间比较,对照组与SA组间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SA组与UA组及AMI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Fg水平在对照组与单支、双支、多支病变组中均存在差异,并随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增多呈上升趋势,Fg水平分别为2.51±0.37(g/l),2.78±0.51(g/l),3.14±0.57(g/l),3.63±0.60(g/l),四组间比较,CHD各组与对照组间均存在差异性;对照组与单支组间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支与双支及多支各病变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TC、TG、LDL-C、BS、WBC在对照组、SA、UA和AMI各组间呈现上升趋势,HDL-C在各组间呈现下降趋势。TC、TG、HDL-C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DL-C在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BC和BS在AMI组与其他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他各组间二者均无统计学意义。 (4)对Fg、TC、TG、HDL-C及LDL-C 5个指标作相关分析,结果显示Fg与LDL-C有相关性:Y=2.259+0.293X,相关系数r=0.377(P<0.001),二者呈正相关关系。 结论: (1)Fg在CHD的发病机制中占有重要地位,并对CHD发生发展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2)Fg水平的升高,可能成为预测发生急性冠脉事件的重要依据。 (3)Fg与LDL-C密切相关,提示临床降脂治疗可能降低血浆Fg水平。
其他文献
针对单层传统摇床选矿效率低、占地面积大等缺点,设计一种3层悬挂式摇床,并对其进行了运动动力学仿真分析,以提高选矿效率。用SolidWorks三维机械设计软件,对3层悬挂式摇床的
目的:  探讨研究局部联合应用可吸收止血纱布和氨甲环酸在单侧初次全膝关节置换中止血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  选取2013年08月-2014年08月因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在我
现行课堂诊断的最大弊端在于教学偏差分析视野的狭窄和评判标准的模糊.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征求意见稿提供的教师从业标准,是进行教师专业偏差分析的基本依据.在课堂
目的:  1、探讨封闭强化训练应激对军人认知功能的影响;战场环境慢性应激对维和军人认知功能的影响。  2、探讨封闭强化训练应激对军人IL-6、TNF-α的影响;战场环境慢性应激
《送东阳马生序》是明初“诗文三大家”之一的宋濂赠予其老乡浙江东阳青年学子马君则的一篇文章,文中宋濂以自述的口吻讲述了其少时的读书之苦,也暗含了对官学中诸生读书不用
目的:  报告原发肝脏神经内分泌癌术后6年出现肝内转移继发异位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增多症病例一例,并复习其诊断和治疗进展相关的国内外文献,为今后异位ACTH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