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子宫腺肌病中医证型分布特点,患者是否月经量多、痛经程度、子宫体积、宫腔操作次数、病程、年龄因素与子宫腺肌病中医证型之间的相关性,为预防子宫腺肌病提供可靠依据。
方法:选择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就诊于石家庄市中医院门诊和病房符合纳入标准的298例患者,对其一般资料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观察子宫腺肌病患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其发病与是否月经量多、痛经程度、子宫体积、病程、年龄、宫腔操作次数等因素的相关性,运用SPSS20.0 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并得出研究结果。
结果:①子宫腺肌病中医证型频数和所占百分比分别为:气滞血瘀证76例(25.50%)、肾虚血瘀证63例(21.14%)、寒凝血瘀证54例(18.12%)、痰瘀互结证43例(14.43%)、湿热瘀阻证34例(11.41%)、热灼血瘀证28例(9.40%);②比较子宫腺肌病中医证型在年龄、病程、痛经程度、是否月经量多、宫腔操作次数、子宫体积方面,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年龄方面,寒凝血瘀证与其余证型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寒凝血瘀证年龄偏小;在病程长短上,肾虚血瘀证与其余证型相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虚血瘀证病程更长;在疼痛程度上,气滞血瘀证和寒凝血瘀证与其余证型相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滞血瘀证和寒凝血瘀证疼痛程度较重;在子宫体积上,寒凝血瘀证与气滞血瘀证、寒凝血瘀证、痰瘀互结证相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寒凝血瘀证者子宫体积较大;在是否月经量多方面,痰瘀互结证、湿热瘀阻证、热灼血瘀证与其余证型相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瘀互结证、湿热瘀阻证、热灼血瘀证出现月经量多的症状更明显;在宫腔操作次数方面,肾虚血瘀证与其余证型相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腔操作次数大于3次更多见。③子宫腺肌病高发年龄段为34~41岁,所占比重为62.75%,最高的年龄段为34~37岁,所占比重为35.23%。
结论:①子宫腺肌病中医证型分布为:气滞血瘀证>肾虚血瘀证>寒凝血瘀证>痰瘀互结证>湿热瘀阻证>热灼血瘀证;②子宫腺肌病的中医证型与年龄、病程、痛经程度、是否月经量多、宫腔操作次数、子宫体积因素存在相关性,影响子宫腺肌病的发生发展;③寒凝血瘀证多见于子宫体积较大、年龄偏小的患者;肾虚血瘀证多见于宫腔操作次数多、病程长的患者;气滞血瘀证、寒凝血瘀证患者痛经症状较重;痰瘀互结证、湿热瘀阻证、热灼血瘀证的AM患者,月经量多症状更为多见。
方法:选择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就诊于石家庄市中医院门诊和病房符合纳入标准的298例患者,对其一般资料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观察子宫腺肌病患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其发病与是否月经量多、痛经程度、子宫体积、病程、年龄、宫腔操作次数等因素的相关性,运用SPSS20.0 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并得出研究结果。
结果:①子宫腺肌病中医证型频数和所占百分比分别为:气滞血瘀证76例(25.50%)、肾虚血瘀证63例(21.14%)、寒凝血瘀证54例(18.12%)、痰瘀互结证43例(14.43%)、湿热瘀阻证34例(11.41%)、热灼血瘀证28例(9.40%);②比较子宫腺肌病中医证型在年龄、病程、痛经程度、是否月经量多、宫腔操作次数、子宫体积方面,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年龄方面,寒凝血瘀证与其余证型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寒凝血瘀证年龄偏小;在病程长短上,肾虚血瘀证与其余证型相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虚血瘀证病程更长;在疼痛程度上,气滞血瘀证和寒凝血瘀证与其余证型相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滞血瘀证和寒凝血瘀证疼痛程度较重;在子宫体积上,寒凝血瘀证与气滞血瘀证、寒凝血瘀证、痰瘀互结证相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寒凝血瘀证者子宫体积较大;在是否月经量多方面,痰瘀互结证、湿热瘀阻证、热灼血瘀证与其余证型相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瘀互结证、湿热瘀阻证、热灼血瘀证出现月经量多的症状更明显;在宫腔操作次数方面,肾虚血瘀证与其余证型相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腔操作次数大于3次更多见。③子宫腺肌病高发年龄段为34~41岁,所占比重为62.75%,最高的年龄段为34~37岁,所占比重为35.23%。
结论:①子宫腺肌病中医证型分布为:气滞血瘀证>肾虚血瘀证>寒凝血瘀证>痰瘀互结证>湿热瘀阻证>热灼血瘀证;②子宫腺肌病的中医证型与年龄、病程、痛经程度、是否月经量多、宫腔操作次数、子宫体积因素存在相关性,影响子宫腺肌病的发生发展;③寒凝血瘀证多见于子宫体积较大、年龄偏小的患者;肾虚血瘀证多见于宫腔操作次数多、病程长的患者;气滞血瘀证、寒凝血瘀证患者痛经症状较重;痰瘀互结证、湿热瘀阻证、热灼血瘀证的AM患者,月经量多症状更为多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