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线状交通系统与城市空间拓展的关联性研究——以G210国道重庆渝北段为例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ygz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化是中国经济发展与社会转型的必经阶段,也为中国的经济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在城市化过程中也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一方面是城市空间向外围无序蔓延。为求得城市规模的扩大,盲目开发新区,导致耕地面积减少,影响农业发展,还导致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低下。另一方面是城市空间利用模式体现出“碎片化”的倾向。即城市规划中只重点关注建筑物实际使用空间的规划,而忽视了建筑之间和交通体系之间等公共空间的规划。本文正是在这样的研究背景下,借鉴土地集约利用理论、级差地租理论及港口、交通枢纽与城市区位相互关系等理论的基础上,采用定性分析的方法从宏观的角度分析城市土地利用与交通体系规划的作用机理;并结合定量分析从微观的角度进行实证分析。  大部分的城市建设用地都是由农用地和郊区用地转化而来的。然而,仍然不清楚究竟是什么因素对土地利用变化起驱动作用。本文研究了与G210国道出入口的接近度对城市增长的影响。本文的定量分析是基于19年的土地利用统计数据,包括居住用地、商服用地、工业仓储用地、交通运输用地及整体城镇用地;与高速路出入口的接近度是用距离因素来衡量的。在线性回归模型中,除了居住用地以外,其他土地利用类型的增长率都显示出与距离的明显相关性。协方差分析通过分离既有城镇基础和地势这两个潜在影响因素,进一步揭示了距离因素的单独解释力度。工业仓储用地在第二个研究分段(第5~10个出入口)中显示出对距离的高度依赖,这意味着在新开发区域工业仓储用地与距离之间有因果关系。同样的因果关系还出现在整体城镇用地的第一个研究分段(第1~4个出入口)。在地形图上可看到,在传统建设区域,地形更平坦且基础设施更有优势。由此可以确定与高速路出入口的距离与城市增长有因果关系。  论文最后提出了促进城市空间拓展与交通体系规划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在规划阶段,利用交通对城市拓展的指导作用,实行TOD模式的城市建设;在已建成的城市或区域中,通过分析建设项目的影响范围和对周围区域路网的影响程度,配置相应的交通改善措施;建立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体系;完善交通规划制度;最后,结合重庆市的特殊地形,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解决交通体系与城市空间协调发展方案。
其他文献
城市地铁服务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切实相关,而其服务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乘客选择出行方式的偏好,因此,从乘客角度入手,以乘客满意为中心来研究评价城市轨道交通服务质量,找出存在的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建筑施工过程中发生安全事故不仅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而且会给国家和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影响整个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安全风险管理,建筑企业
在全球经济发展一体化的综合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国内建筑公司走出国门承揽国外的工程项目,同时,国外高水平的建筑公司也通过国际公开招标进驻我国建筑市场,建筑工程项目越来越趋于
融资租赁在发达国家已经成为仅次于银行信贷的第二大债权融资方式,而我国目前的融资租赁业务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差距还很大。融资租赁是随着改革开放引入我国的,但对于很多人来
现阶段,经济全球化速度不断加快,科学技术的更新日新月异,企业竞争渐趋白热化,但山东企业大都采取OEM的制造方式,自主创新能力薄弱,产品附加值低,大都处在生产链条上的初级阶段,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山东企业竞争力的发展。本文结合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在统计、经济、管理、系统科学等多学科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从企业流态的全新视角,以企业流态评价指标体系为切入点,从以下四个方面就企业流态转型及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