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和印度的迅速崛起,使人们开始更多地关注文明古国复兴的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因素。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传统文化是一国家、一民族的根本,该国、该民族以此而兴衰。传统文化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产生、存在的文化,它主要是指传统的精神文化,它是一个民族的真正精神所在,是一个民族用以改造客观世界,进行物质生产,从事精神活动的创造性所在。传统文化的现代化是传统文化不断向现代文化转型的特殊变迁过程。文化的现代化是现代化进程中的最高层面。传统文化作为一种深层次的内在原因,引导着人们的生活理想、道德操守,规定着社会的基本结构和风俗习惯,并影响和渗透到人们的生活方式之中,对社会现代化发展和人类进步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印度是一个拥有几千年发展历史的文明古国,在数千年的漫长历史发展中,印度文化在不断吸收、借鉴和融合异族文化营养成分的基础上,形成了自身极具特色的传统文化。印度传统文化是以印度教文化为主体、以宗教思想和哲学思想交织为内容、以社会道德伦理和社会生活方式为体现的多种文化的综合体。印度传统文化的实质是宗教性。宗教从古至今一直主宰着人们的精神生活,左右着人们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独具特色的印度传统文化,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深刻地引导印度国内各个阶层民众的意识形态和思想观念,对印度文化的现代化和社会发展产生着重大影响。中国和印度都是世界主要文明古国,在文化上均属东方范畴,有相当多的共性。但中国与印度在文化上也有区别,中国基本上属儒家文化圈,印度属于印度教文化圈。印度传统文化具有强大的辐射力,数千年来对亚洲乃至世界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为人类文明的不断推进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印度文化同中国文化更是血脉相连,渊源殊深。在所有外来文化中,印度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是最为持久和广泛的。要理清中国文化的来龙去脉,就必须学习和研究印度文化,作为我们建设现代先进文化的借鉴。因此,对印度传统文化现代化问题的关注对我们民族文化的发展具有重大借鉴意义。研究印度传统文化的现代化,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当代印度,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发展中印关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探索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发展道路,使中国文化成为包容性最大且富有民族特色、适应现代化需要的文化。本文采用下定义、归纳、比较及史论结合的研究方法,全文分四大部分:第一部分:印度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征。对传统文化的概念给予界定,并进一步界定了印度传统文化的研究对象,使本文的研究范围界限明确。其次,阐述了印度传统文化的价值体系和特征。它的价值体系体现了其传统文化的精神实质和思想精髓;同时,它还表现出较强的宗教性、多样性、包容性及种姓化特征。第二部分:印度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过程。这一部分从现代化的内涵入手,论证了文化现代化的一般理论,进而指出文化现代化是社会全面现代化不可或缺的重要软件,但同时又是一个复杂曲折的过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印度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发展,它既是印度传统文化的转型过程,同时也是西方文化的本土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也产生了一些新的特点。第三部分:印度传统文化现代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这一部分深刻探讨了影响印度传统文化现代化进程的主要因素。其中,以印度教为代表的传统文化,是影响印度传统文化现代化过程中的最主要的问题,它的影响面涵盖了从思想意识到社会生活乃至于民族性格的塑造的各个层面。种姓观念被人为地强化,不利于文化的现代化发展,科学教育文化水平总体上的落后也不利于接受新鲜的事物。第四部分:印度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评析及对中国的启示。主要是结合对印度传统文化现代化的客观评价,通过对中印传统文化进行比较的视角,分析了不同国家文化现代化的不同方式和面临的共同挑战,分析了“印度特色”的传统文化现代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深刻启示。通过研究印度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可以清楚地认识到印度文化从传统走向现代化的困惑和面临的巨大挑战。分析印度传统文化及其现代化有利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发展和新文化建设进行战略性的思考,有利于我们反思自己的民族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关键在于合理扬弃,但绝不是闭关自守,而是要以开放的眼光实现文化的创新,同时也要旗帜鲜明地反对和坚决抵制一切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蚀,保持民族文化的独立性,使我国传统文化沿着健康的道路走向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