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在对辽东楤木种子休眠原因及其打破方法进行系统研究的基础上,从物质代谢、氧化途径、内源激素和信号传递等方面研究探讨了外源激素、丙酮和层积处理对解除辽东楤木种子休眠的影响及其潜在的作用机理。 采用系统溶剂分离法得到种子提取物的四种有机相,其中,乙酸乙酪相、石油醚相和甲醇相对白菜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较强。据资料显示和GC-MS分析其结构表明,种内起抑制萌发作用的物质主要为:乙酸、苯酚、邻甲氧基酚、对甲酚、香草醛、对羟基苯甲醛、2,6-二叔丁基对甲酚、乙酸苯基酯和棕榈酸等。同时,通过对种子的解剖观察发现,采收时种胚的形态和结构尚未发育完全。结果表明,辽东楤木种子不仅存在抑制萌发物质,而且还属于胚的形态后熟型休眠。 在变温层积条件下,采用丙酮与GA和6-BA的不同组合处理休眠的辽东楤木种子,结果表明,经过200mg/LGA丙酮溶液处理的辽东楤木种子,在高温(13-15℃ 12h)和低温(0-4℃ 12h)交替条件下进行层积,可有效解除种子的休眠。 对解除种子休眠过程中相关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外源GA在丙酮的作用下可以迅速进入种子内部,打破休眠种子内部原有的激素平衡,主要是可以增加GA/ABA的比值。在变温层积条件下,胞内信号分子受到GA调节后,可以启动并加速种子呼吸代谢过程的活化,从而进一步为完成种胚的形态和结构的继续发育提供呼吸基质或原料,促进种子提早萌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