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武术项目在高校的普及与推广,近年来,全国各类型的大学生武术套路比赛蓬勃开展。纵观各类大学生武术套路比赛,同一组别中运动员的演练水平与动作质量的得分都已相差不大,而此时难度的得分直接决定了运动员最终的成绩排名,这对每位运动员都是至关重要的。要想在比赛中难度方面获得制胜分,难度的选用是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选择一个适合自己、适合比赛的难度,将使运动员的比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并且在难度的选用中,大部分运动员或者教练员都是根据自己的个人经验和偏好选择难度,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没有一个科学的理论依据和理论参考。为此,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通过对参加“2011年全国大学生武术套路锦标赛”运动员套路中的难度选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从而展现全国大学生武术运动员套路比赛中难度选用的特征与发展趋势,并且分析其中的规律,对其中出现的问题加以分析并提出相关的解决方案。通过分析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运动员在动作难度的选择上,都是以跳跃类动作难度为主,腿法类、平衡类或跌扑类为辅。 2、运动员在连接难度的选择上,都是以B级连接为主,A、C、D级连接为辅。 3、男子运动员对难度的适应性较强,主要表现在难度选择面广、难度系数高这 两方面;而女子运动员明显表现出对现有难度较弱的适应性,主要表现在套路中难度动作雷同率高、难度系数低这两方面。 4、乙组运动员与甲组运动员在难度的选择上,乙组运动员比甲组运动员更倾向于难度系数高的动作难度与连接难度,并且难度的选择更为集中,难度重复率更高。 5、器械对于运动员难度的选用是有影响的。其从侧面增加了难度的难度系数,导致运动员在难度的选用上倾向于低级别的动作难度与连接难度。并且质量越大、长度越长的器械所增加的难度系数就越高,对运动员难度选用的影响就越大。 6、对于规则所规定的所有难度,无论在哪类项目中,都存在有一部分难度无人选做,这部分难度主要集中在难度系数高的平衡类与腿法类动作难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