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根据遗传学原理,使用群体继代闭锁繁育方法,对马氏珠母贝壳表颜色选育纯化,并对各种壳色的经济性状(壳长、壳高、壳宽、生长速度)进行了选育。通过4代选育,建立了四种壳色选育系——黑壳色系、白壳色系、红壳色系、黄壳色系。比较了各选育系F4代与普通养殖群体间的存活率、生长速度、经济性状参数的差异性;考察了四种壳色选育系在不同养殖环境下存活率及生长速度的差异,评估环境效应对选育系存活与生长的影响;以四种壳色选育系F4代为亲本,采用双列杂交方法培育了16个家系,研究了各家系间受精率、孵化率、存活率、生长速度的差异及四种壳色的遗传规律。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对四种壳色选育系F4与非选育普通群体生产性能进行比较研究,评估各选育系选育进展及各选育系间性能差异,为继代选育效果提供理论依据。结果发现,在存活率上,方差分析表明,各选育系间、各选育系与普通群体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四种壳色选育系均高于普通群体;黑壳色、红壳色、黄壳色三者存活率差异不显著且均显著高于白壳色,显示了壳色与存活率存在一定的相关。四种壳色选育系壳长生长速度顺序为:白壳色>黑壳色>黄壳色>=红壳色>普通组,壳高生长速度顺序为:白壳色>黑壳色>黄壳色>=红壳色>普通组,白壳色选育系有最大壳长、壳高增长率;选育系壳宽生长速度顺序为:白壳色>=黑壳色>黄壳色>=红壳色>普通组,体重生长速度顺序为:白壳色>=黑壳色>红壳色>=黄壳色>普通组,黑壳色和白壳色相对有较优越的生长性能。2、通过对四种壳色选育系F4代经济性状参数的对比分析,评估各选育系的特征,为今后可能进行的选育系间杂交优势的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发现,壳高系数大小顺序为:白壳色>黑壳色>普通组>红壳色>黄壳色;壳宽系数大小顺序为:红壳色>黄壳色>=黑壳色>=白壳色>普通组;体重系数大小顺序为:黄壳色>红壳色>白壳色>=普通组>黑壳色;壳重系数大小顺序为:红壳色=黄壳色>白壳色>黑壳色>普通组;壳厚系数大小顺序为:红壳色>黑壳色>=黄壳色>=白壳色>=普通组;红壳色选育系在生长速度上无明显优势,但是有最大壳宽系数、最大壳厚系数,他们都为主要的育珠性状,可以培育出大规格后层珍珠。3、通过对四种壳色选育系F4代在两个不同海区养殖12个月后经济性状的对比分析,评估环境效应,为今后新品系优良遗传性状的充分表达及育种环境的选择提供参考。结果发现,徐闻迈陈海区四种壳色F4代存活率、生长速度(壳高)均极显著高于海康流沙海区,前者比后者分别提高了18.63%和19.34%。表明雷州半岛徐闻迈陈海区环境比海康流沙更适合开展马氏珠母贝育种工作。同时表明了海康流沙海区养殖环境存在严重的问题,应该加强该海区环境的调查、养殖容量评估及病害防治,并开展深海育珠研究,减轻近岸养殖压力,解决北部湾马氏珠母贝养殖的可持续发展。4、以四种壳色选育系F4代为亲本,采用双列杂交培育了16个家系,研究了各家系间受精率、孵化率、存活率、生长速度的差异。结果表明,各家系之间受精率没有差异,孵化率BB、RB、YY、WY、BY、BR各组最大,与其他组之间差异显著;在海上养殖早期(下海2个月)壳长、壳高、生长及存活率差异显著,BR、RY存活率最高,WR、YB、BB各组存活率也较高,RY、RW、YW、WB和BW存活率较低;壳长增长率BB、WB、YB、BW最高;壳宽WB、BW、BY、YB、WW、BB、YW、YY、WY最大;体重增长率WB、WW、YW、YY、BB、WY、RY最大,与其他组差异显著;都有明显优势,红色为父本或母本的RW、BR、WR、RR、YR、RB等各组生长速度均较低。5、以四种壳色选育系F4代为亲本,采用双列杂交方法研究了四种壳色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马氏珠母贝四种壳色遗传规律比较复杂,从壳色杂交可见四种壳色不是一对的等位基因;从壳色自交可见F4代四种壳色基本纯化,黑、白、红、黄四种壳色纯化率分别为97.5﹪、93.5﹪、99.5﹪、99.0﹪;从黄壳色、白壳色、红壳色与黑壳色的子代壳色底色可见:黄、白壳色可以作为壳底色,黄色较白色表现为显性;放色带颜色分析表明:黑色、红色杂交时,黑色相对红色也为显性;黄、白壳色杂交时,白色存在母系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