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以其运量大、运行速度快、准点性好、节能环保等特点在公共交通运输方面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中断会增加乘客的出行延误,导致大量乘客滞留车站,造成安全隐患,需要及时采取应急响应措施疏散和转运乘客。本文研究城市轨道交通受突发事件影响而导致运营中断后的应急公交接驳相关问题,以期通过地面公交的联动配合控制突发中断的影响范围,减少乘客的出行延误,维持公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以其运量大、运行速度快、准点性好、节能环保等特点在公共交通运输方面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中断会增加乘客的出行延误,导致大量乘客滞留车站,造成安全隐患,需要及时采取应急响应措施疏散和转运乘客。本文研究城市轨道交通受突发事件影响而导致运营中断后的应急公交接驳相关问题,以期通过地面公交的联动配合控制突发中断的影响范围,减少乘客的出行延误,维持公共交通运输的秩序。
分析了城市轨道交通突发事件的原因,将突发事件造成的运营中断分为单点式突发中断和多线式突发中断,基于地面公交机动灵活、调度方便、运行速度快等特点,选择其作为轨道交通突发中断后的客流疏散工具,归纳总结了突发运营中断下的应急响应策略。
对地面常规公交的剩余运能进行研究,发现可以利用轨道交通中断区间周边的公交剩余运能疏散部分乘客,对该方法可节约的应急公交调度成本进行测算,通过实际案例验证其可行性。
对受到城市轨道交通突发运营中断影响的客流进行研究,通过分析突发运营中断后受影响乘客数量及车站内滞留乘客密度的变化情况,结合地面常规公交的剩余运能,确定应急公交接驳服务的启动条件。
对单点式及多线式突发中断后的客流需求进行分析,将应急接驳公交分为基本接驳公交和补充接驳公交,构建应急接驳公交的调度模型。针对单点式突发中断场景,选择沿中断区间开行基本接驳公交的应急方案,基于乘客需求建立调度模型,通过遗传算法进行求解。针对多线式突发中断场景,由于影响范围大、乘客出行需求复杂,考虑在沿中断区间开行基本接驳公交的基础上增开连接特定车站的直达公交作为补充,综合考虑乘客的出行时间成本及公交运行成本,建立非线性优化模型求解调度方案。通过案例分析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并对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可为轨道交通管理部门制定应急预案及公交调度方案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盾构法具有施工速度快、环境扰动小等优势,已成为目前城市地下轨道交通建设的主要选择。考虑到长距离地铁隧道的防灾减灾及救援疏散需求,一般必须在各区间隧道中部修建联络通道。联络通道是地铁隧道建设的关键工程,直接关系到整体结构的安全和发生事故时的救援能力,尤其是联络通道与地铁主隧道之间的连接部位,在各类外荷载作用下更容易发生损伤和破坏,进而引发联络通道与主隧道的坍塌。本文重点分析联络通道与地铁主隧道连接部
真空预压过程中真空压力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小,真空吸力减小,将会导致深层软土加固效果欠佳,可能会引起不均匀的固结等工程问题。基于此,文本开展了真空预压室内试验,探究了真空预压新方法,该方法主要是通过注气的方式使得深层土层产生裂纹劈裂,加速土体的固结。 许多专家学者采用室内试验、理论分析方法和数值方法,致力于研究排水板真空压力的分布、水平变形和沉降演化规律、孔隙水压力变化规律以及真空预压过程中的不排水
地铁车辆段作为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对车辆进行运营管理、停放及定期维修和保养的场所,占地面积大,具有天然的交通优势。在地铁车辆段广阔的上部空间进行上盖物业开发,已成为我国各大城市解决城市用地紧张和缓解轨道交通资本投入的有效方式。 不同于普通地铁运营线路附近建筑物的振动噪声问题,对于地铁列车运行影响下的车辆段上盖建筑,由于上盖建筑位于列车线路的正上方,列车运行引起的振动没有经过土层的衰减,而是沿着柱、
基坑工程是岩土工程中的一个重要领域,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对于基坑围护结构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随之涌现出许多新型结构。格形地下连续墙作为其中之一,因其独特的几何构造、较大的整体刚度、对墙后土体变形的控制、无需坑内支撑体系、可作为永久性结构等诸多优点,目前在多个基坑工程中得到应用。作为一种形式较为新颖、结构较为复杂的围护结构,现有的设计规范与施工经验不能直接应用于格形地下连续墙,其在基坑开挖时的工作
采用钢绞线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已广泛应用于桥梁工程中,钢绞线应力状态对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使用性能起着至关重要影响。现有钢绞线应力检测方法如针对拉索索力测试的动测法、基于声弹性理论的声测法以及通过局部破损的应力释放法等均较难用于在役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内钢绞线有效应力检测,利用铁磁材料的磁弹效应实现碳钢线材应力或钢绞线预应力检测已取得重要进展。 本文利用磁畴理论和磁弹耦合理论,针对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钢绞
我国城市的空间结构正由“单中心”模式向组团式发展模式演变。为让城市轨道交通更好的服务各组团区域的居民,越来越多的地区选择将已有的轨道交通外延至周边组团。但是,延伸线不同于其他新建设的轨道交通线路。延伸线引起的客流增量可能会对既有线路带来客流冲击,甚至影响整条线路的正常运营。因此,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延伸长度的合理设置尤为重要。为更好的促进城市空间结构的轴向发展和带动轨道交通沿线的城市建设与经济发展,本
近年来我国机动车保有量不断增加,城市道路交通拥堵和行车事故愈发严重。交叉口是道路交通事故的高发地,在路侧接入道路密集,用地紧张,又无信号灯控制的双向四车道路段,左转车流组织的合理性对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减少冲突事故有着重要作用。国外发达国家针对平交口的左转车流采用了许多行之有效的组织方式,而我国对左转车流组织方案的优化设计、应用与评价都还处于初级阶段,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因此研究优化左转车流的交通组
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机动车保有量的持续增加,车辆出行日益频繁,在方便生活的同时,给城市道路交叉口带来了严重的压力,因此道路交通信号灯作为重要的交通设施被广泛运用于交叉口交通流的管理和控制。作为交通信号灯最重要的辅助工具,倒计时显示器也在国内得到逐步的推广和使用。目前国内外对倒计时显示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驾驶行为及安全角度,本文重点将倒计时显示器对道路交叉口通行能力的影响进行分析,以确定倒计时
城市快速路提供着快速的跨区域交通联系,承担着中心城各片区之间和城市对外交通的快速集散,本文以济南市工业北路为例,对快速路的交通需求预测、型式选择及横断面方案等进行研究,提出适应居民出行需求的建设方案。 首先,分析了项目建设的背景概况和功能定位,了解了影响区土地利用、交通设施和沿线轨道交通的现状及规划,找到了现状周边路网上的重要道路节点。从道路交通和居民出行等方面进行了数据资料收集,依据建设项目的
作为一种快速、舒适、大运量的客运交通方式,进行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现已成为解决城市地面交通拥堵、提高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效率的重要方向,其在客运交通中所占有的骨干地位日益明显。但轨道交通明显地存在建设资金较高、受土地利用和地质条件限制等问题,因此在进行轨道交通建设和运营管理时,为降低决策的风险,对未来客运需求及客流分布特征的预测并保证其准确性和可靠性变得极其重要。在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本文以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