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盾构法具有施工速度快、环境扰动小等优势,已成为目前城市地下轨道交通建设的主要选择。考虑到长距离地铁隧道的防灾减灾及救援疏散需求,一般必须在各区间隧道中部修建联络通道。联络通道是地铁隧道建设的关键工程,直接关系到整体结构的安全和发生事故时的救援能力,尤其是联络通道与地铁主隧道之间的连接部位,在各类外荷载作用下更容易发生损伤和破坏,进而引发联络通道与主隧道的坍塌。本文重点分析联络通道与地铁主隧道连接部位的受力与变形状态,并针对由此导致的盾构隧道坍塌机制开展进一步研究。
本文首先利用ABAQUS建立了包含主隧道和联络通道的三维数值模型,模型引入了几何非线性和材料非线性,采用局部刚度折减法以考虑环间接头对隧道整体结构刚度的影响,并通过延长主隧道长度以保证消除边界效应。结合实际工程情况,在包含联络通道的主隧道中部区域与两侧区域分别设置了不同的地层条件,以重点突出联络通道与主隧道薄弱结合部位的受力变形特征。分析过程中主要考虑外部土压力与高水压对结构的影响。
通过对不同地层和水土荷载作用条件的计算结果进行分析,主要得到以下结论:外部水土压力增大时,联络通道与主隧道连接部位的应力和变形均出现增大;当联络通道区域与主隧道其他区域所处地层条件不同时,联络通道与主隧道连接部位更容易发生局部破坏。
可将提高连接部位的结构刚度作为保证连接通道和主隧道安全的重要措施;与传统钢筋混凝土管片相比,复合管片具有更高的强度与刚度,故可以在主隧道与联络通道结合部位的施工中使用复合管片代替传统管片。
本文首先利用ABAQUS建立了包含主隧道和联络通道的三维数值模型,模型引入了几何非线性和材料非线性,采用局部刚度折减法以考虑环间接头对隧道整体结构刚度的影响,并通过延长主隧道长度以保证消除边界效应。结合实际工程情况,在包含联络通道的主隧道中部区域与两侧区域分别设置了不同的地层条件,以重点突出联络通道与主隧道薄弱结合部位的受力变形特征。分析过程中主要考虑外部土压力与高水压对结构的影响。
通过对不同地层和水土荷载作用条件的计算结果进行分析,主要得到以下结论:外部水土压力增大时,联络通道与主隧道连接部位的应力和变形均出现增大;当联络通道区域与主隧道其他区域所处地层条件不同时,联络通道与主隧道连接部位更容易发生局部破坏。
可将提高连接部位的结构刚度作为保证连接通道和主隧道安全的重要措施;与传统钢筋混凝土管片相比,复合管片具有更高的强度与刚度,故可以在主隧道与联络通道结合部位的施工中使用复合管片代替传统管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