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评估苏州地区住院儿童营养风险状况。2.分析苏州地区住院儿童营养高风险的分布特点。方法1.营养风险筛查。选择2015年3月~4月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及苏州市立医院本部儿科、太仓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符合纳入标准的住院儿童。对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与信息科合作,将营养风险筛查纳入入院护理风险评估系统;对综合性医院儿科,发放纸质营养风险评估单。联合营养科医师,采用全院业务学习、分科指导的方式培训全体护士通过信息系统采用儿科营养不良评估筛查工具(STAMP)或用纸质筛查表对每位住院儿童(新生儿及ICU病房除外)在入院24小时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研究者用Excel通过信息系统按疾病分科登记分值,并根据筛查表中的基础数据核实各科护士的评估分值;统计高营养风险和中、低营养风险人数。2.营养高风险分布分析。将参与营养风险调查的儿童分别按医院、科室、疾病、年龄分组,通过SPSS19.0统计儿童专科医院不同科室、不同系统疾病、不同年龄层次住院儿童中营养高风险儿童的人数以及两所三级综合性医院儿科住院儿童的营养高风险人数;计算各组营养高风险的发生率并进行比较。分析不同科室、疾病、年龄住院儿童营养高风险的分布。3.营养高风险的表现分析。通过SPSS19.0将营养高风险儿童按儿童专科医院不同科室、不同系统疾病、不同年龄层次以及三级综合性医院儿科进行分组,分别统计各组营养高风险儿童营养风险评估的各项分值,计算各组每项分值均值进行比较,分析苏州地区住院儿童营养高风险的表现特点。结果苏州地区住院儿童营养风险筛查及分析1.本次调查住院儿童6448例,符合纳入标准并完成营养风险筛查5438例。专科医院住院儿童营养高风险发生率为18.21%(861/4728),综合性医院儿科住院儿童营养高风险发生率为23.66%,其余均达到中度营养风险。2.在儿童专科医院,内科住院儿童营养高风险发生率22.74%,前三位是:消化科(40.10%)、肾脏风湿免疫科(32.13%)、心血管科(26.06%)。外科住院儿童营养高风险的发生率为9.22%,前三位是:心胸外科(16.67%)、神经外科(12.94%)、普外科(12.27%)。3.不同性别住院儿童营养高风险发生率比较:儿童专科医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性医院儿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7岁以上住院儿童的营养高风险发生率最高(综合医院儿科37.14%,儿童专科医院24.91%),不同年龄段住院儿童的营养高风险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趋势性检验结果也是显著的(P<0.05)。5.营养风险评分最高的是普外科≤1岁住院患儿(5.36±1.05),其次是消化科≤1岁住院患儿(5.12±1.60),不同年龄段营养高风险评分儿童专科医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性医院儿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儿童专科医院不同科室住院儿童营养高风险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1.苏州地区住院患儿营养风险发生率略低于国内其他地区,STAMP适合临床护士对普通住院患儿进行常规营养风险筛查。建议医院将营养风险筛查纳入信息系统,提高执行依从性。2.饮食减少是苏州地区住院儿童营养高风险的主要表现,建议医院NST小组加强儿科护士的营养知识教育,提高住院儿童的饮食护理效果,降低住院儿童的营养风险发生率。3.慢性病住院儿童的生长发育评分增加导致营养风险增加,应开展有效的延续性护理,关注慢性病患儿整个病程的营养干预。4.1岁及以内的消化系统疾病或手术患儿的营养风险评分最高,3岁以上的慢性疾病患儿营养高风险发生率最高,应成为临床营养干预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