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乳腺癌创面愈合的作用探索

来源 :昆明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k21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MSCs)创缘注射对小鼠乳腺癌全层皮肤切除创面愈合的影响,为临床上治疗乳腺癌癌性创面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提取全骨髓的方法进行BM-MSCs的分离和培养,从功能学和形态学上进行BM-MSCs的鉴定。采用4T1细胞株移植法建立小鼠乳腺癌模型。在BALB/c小鼠肩背部建立正常皮肤创面模型及乳腺癌皮肤创面模型,随机分为BM-MSCs处理乳腺癌创面的实验组A组、生理盐水处理乳腺癌创面的对照组B组,生理盐水处理正常皮肤创面的空白组C组。在术后第7、14、21d时分别观察每组小鼠创面的愈合情况,并拍照和记录每组小鼠创面的愈合率;采用HE染色法检测每组小鼠皮肤创面随时间改变的病理学改变,免疫组化法检测每组小鼠皮肤创面随时间变化而改变的的VEGF、TGF-β1和Smad7的表达。[结果]1、全骨髓法可快速分离出大量有生物学活性的BM-MSCs,细胞形态观察及诱导成脂、成骨可提示所培养的细胞为BM-MSCs。接种4T1细胞的小鼠在肩背部成瘤,病理学检测提示为浸润性乳腺癌,小鼠乳腺癌表面的皮肤创面有乳腺癌细胞浸润,说明乳腺癌癌性创面造模成功。2、术后7d时,C组小鼠皮肤创面愈合明显快于B组(P<0.05),而A组与B组小鼠皮肤创面愈合速度相当(P>0.05);14d时,B组小鼠皮肤创面愈合速度明显慢于A组及C组(P<0.05),而A组与C组小鼠的皮肤创面愈合速度相当(P>0.05);21d时,B组小鼠的皮肤创面愈合速度与A组、C组小鼠皮肤创面的愈合速度相当(P>0.05),而A组小鼠皮肤创面愈合速度明显快于C组小鼠皮肤创面的愈合速度(P<0.05)。3、免疫组化显示实验组、对照组及空白组创面VEGF、TGF-β1在7、14d表达逐渐增多,21d逐渐减少,且在个时间点中VEGF、TGF-β1表达在实验组最高,对照组次之,空白组最低;实验组、对照组及空白组中的Smad7在7、14d表达逐渐降低,21d表达逐渐增多,且各个时间点中Smad7在实验组中表达最低;对照组次之,空白组最高。在7d和14d时,VEGF在A组中的表达较B组高(p<0.05);在C组中的表达含量与A组、B组中的表达含量相当(p>0.05);21d时,在A组中的表达含量比在B组、C组两组中的表达含量高(p<0.05);而在B组中的表达含量与C组中的表达含量相当(p>0.05)。在术后7d,TGF-β1和Smad7在分别在A组、B组和C组中的表达含量相当(p>0.05);14d时,TGF-β1在A组中的表达含量最高,B组次之、C组中的含量最低(p<0.05);而Smad7在A组中的表达含量较C组高(p<0.05),在B组中的表达含量和A组、C组中的表达含量相当(p>0.05);21d时,TGF-β1在A组中的含量较C组中的含量高(p<0.05),在B组中的表达含量与A组、C组中的含量相当(p>0.05);而Smad7在A组、B组、C组中的表达含量相当。[结论]1、通过全骨髓法可快速分离出大量的BM-MSCs细胞,通过培养传代可纯化BM-MSCs细胞,并通过成脂、成骨诱导培养鉴定骨髓间充质干细胞。2、接种的4T1细胞在小鼠体内能存活,并在小鼠的肩背部成瘤,小鼠乳腺癌创面皮肤病理学检测到乳腺癌细胞浸润,说明小鼠乳腺癌创面造模成功。3、BM-MSCs对小鼠乳腺癌创面愈合有促进作用,其对创面愈合的作用可能是通过依赖增强皮肤创面中的VEGF及调节的TGF-β1/Smad7信号通路来促进乳腺癌创面血管的生成和上皮细胞的增殖从而实现皮肤创面的修复愈合。
其他文献
[目 的]ANP32E作为酸性核酸蛋白家族成员之一,参与细胞凋亡和细胞细胞周期调节等生物进程,本文通过整合公共数据库中宫颈癌数据,从分子、细胞、组织及动物等层面深入探究该基因在宫颈癌中发挥的作用,进一步揭示和丰富宫颈癌发生的分子机制,对宫颈癌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理论意义和临床应用价值。[方 法]从TCGA和GEO数据库中下载包含宫颈癌组织及对照的基因表达数据,通过GEPIA2在线数据库查看ANP
[目 的]研究乳腺癌患者术后同期放疗及内分泌治疗或序贯放疗及内分泌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 法]1.回顾性分析了 2014年 1月-2015年 12月于我院行手术治疗,并经病理检查证实为乳腺癌,且激素受体阳性的63例女性患者术后同期或序贯放疗及内分泌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按照放疗与内分泌治疗的不同配合时序将患者分为两组:放疗与内分泌治疗同步进行组(CON组)及放疗与内分泌治疗序贯进行组(SE
[目的]通过Meta分析的方法来探讨预防性回肠造口应用于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中预防吻合口漏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并探讨预防性回肠造口的使用指征。[材料及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Cochrane Central、Embase、PubMed数据库中2020年3月31日前发表的关于预防性回肠造口应用于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中预防术后吻合口漏的随机及非随机对照研究,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医学网中关于预防性回肠造
[目 的]BCR/ABL(+)在儿童ALL中提示预后不良,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这一分子靶向药物提高了该病的生存率,Ⅰ代、Ⅱ代TKI在儿童ALL中各有利弊及相应的毒性,本课题旨在对比分析Ⅰ代伊马替尼、Ⅱ代达沙替尼在治疗过程中的临床特征、疗效、不良反应及EFS、OS等,从而为临床的治疗提供参考。[方 法]收集2015.01.01至2020.12.31期间昆明市儿童医院收治的BCR/ABL(+)儿
[目的]1.探讨趋化因子CCL18对人激素受体阳性(hormonereceptor-positive,HR)乳腺癌细胞系BT-474和人三阴性乳腺癌(Triple negetive breast cancer,TNBC)细胞系MDA-MB-231增殖、凋亡、侵袭过程的影响。2.探讨趋化因子CCL18对BT-474细胞和MDA-MB-231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
[目的]全球癌症致死率较高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肺癌发病率居高不下,而云南省的宣威市肺癌死亡率和发病率是中国最高的城市。非小细胞肺癌(NSCLC)占肺癌患者的85%,其发病机制的解析、新的肿瘤标志物的挖掘以及创新型的诊断和治疗方案的提出是我们当前所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我们课题组前期通过与其他合作团队针对宣威肺癌病人转录组芯片数据分析,发现负责小核核糖核蛋白(snRNPs)组装的SMN家族复合物成员GEM
[目 的]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作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仍是威胁人类身心健康的重大疾病。且CRC早期病情隐匿,难以察觉。研究表明CRC发展大多经历了“正常粘膜-腺瘤-腺癌”的发展过程,即结直肠腺瘤(colorectal adenoma,CA)被认为是癌前病变,至少80%的CRC由CA演变而来,早期行结肠镜检查并切除结直肠息肉可降低CRC发病
[目 的]一种新的HALP(血红蛋白、白蛋白、淋巴细胞和血小板)综合指标已被证明与多种类型肿瘤预后显著相关。本文研究术前HALP指标与极高危前列腺癌患者根治术后生化复发风险预测的关系,旨在建立一种预测极高危前列腺癌患者生化复发风险的评估指标,为临床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方 法]本研究回顾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泌尿外科住院,确诊为极高危前列腺癌并接受过腹腔镜下
[目的]:神经内分泌肿瘤(neuroendocrine neoplasms,NENs)是一种罕见的可发生于全身的异质性肿瘤,以消化系统最为常见。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部位消化系统NENs的临床特征和生存预后,以提高临床医师对于消化系统NENs的诊疗水平。[方法]:收集2005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于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确诊的消化系统NENs患者的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肿瘤原发部位、肿瘤直径大
[目的]肿瘤演进过程中,肿瘤细胞与免疫细胞的相互作用备受关注。在肺癌中含量丰富的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已成为研究肿瘤发生发展和治疗的新靶标。ELR+趋化因子与CXCR2构成的信号轴(CXCLs-CXCR轴)作为肿瘤细胞和周围基质细胞相互作用的重要介质,在肺癌的早期诊断、发展和侵袭转移,治疗及耐药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我们前期研究发现PGE2可以诱导巨噬细胞活化高表达CXCL7,本研究通过双向调控受体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