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别黄尾河榴辉岩和饶拔寨橄榄岩的岩相学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m_r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文对北大别黄尾河榴辉岩和饶拔寨橄榄岩进行了岩相学的分析、讨论和总结。 一般认为北大别黄尾河榴辉岩的变质顺序是:麻粒岩相退变发生在大约210Ma,要早于角闪岩相退变。本文则对于黄尾河榴辉岩进行了岩石学分析提出了相反了一个观点:角闪岩相退变质要早于麻粒岩相退变质,并且指出麻粒岩相退变是大约120Ma前白垩纪的岩浆热事件的反映。这样大别山包括的两个榴辉岩带:北大别杂岩带和南大别超高压带可能经历了相同的出露过程。 北大别饶拔寨橄榄岩根据岩相学特征可以鉴别出四个变质及退变质阶段,即:一是残余地幔橄榄岩阶段:主要矿物共生组合Opx+Cpx,P=28~38Kbar,T=1300~1400℃。二是峰期变质阶段:主要矿物共生组合Cpx+Opx+Grt,P=46~48Kbar,T=1250~1300℃。三是角闪岩相退变质阶段:主要矿物共生组合Cpx+Opx+Ol+Amp+Sp,P=6~11Kbar,T=790~870℃。四是麻粒岩相退变质阶段:主要矿物组合Cpx+Opx+Ol+Sp,P=9~18Kar,T=1040℃。由第一期的温压资料,我们可以得知它来自于上地幔,即该橄榄岩体来自深度为120Km处的地幔楔,在俯冲过程中被卷入到俯冲板片,并继续向下,最深达到150Km左右,经历了超高压作用。在折返过程中先后经历了角闪岩相和麻粒岩相两个退变质阶段。后者可能与120Ma,左右的岩浆热事件有关。 北大别和南大别可能有同样的俯冲和折返历史,只是由于北大别相对多了白垩纪130Ma左右的强烈岩浆热事件,导致在角闪岩相退变质之后,比南大别多了后期的麻粒岩相变质叠加。
其他文献
热烈祝贺:1、非物质文化遗产“二十四气推拿”图案和口诀在国家版权保护中心注册,2、宜春万载杏林堂中医馆成功邀请郭老师以首席医师身份入驻,并在南昌成立分部。本校三大特
沥青是原油经热变化、气体脱沥青化、水洗和生物降解等作用形成,其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矿产。近年来对其成因、性质及化学结构做了大量研究,但对其地质应用的研究不够。沥青作
作为郯庐断裂带北段主干的依兰—伊通断裂,其纵贯中国东北人口稠密的地带,经过地区建有大量的重要建筑物。对于该断裂新构造运动规律与地震活动性的研究,不仅可以认识这一重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CCSD)位于苏鲁超高压变质带东南(N34°25′,E118°40′),距离东海县西南约17公里。CCSD主孔获得的岩芯样品为我们认识超高压变质流体地球化学提供了珍贵的样品。
土壤微形态直观地记录了土壤形成过程的各种信息(如矿物组成、物质的迁移、土地利用的方式、土壤发育的方向等等)。本论文通过对关中西部耕地和苹果林地土壤微形态研究,试图探索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