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动作筛查在儿童青少年乒乓球运动员损伤风险评估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上海体育学院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chnoo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运动损伤是影响所有体育项目比赛成绩的重要因素之一,运动员伤病问题令人堪忧,因此潜在运动损伤的有效预防是十分有必要的。功能性动作筛查是一个基于身体基本动作模式来预测运动风险的筛查系统,由于容易操作、筛查效果显著,被广泛应用于各领域中。因此,本研究试图利用FMS测试对儿童青少年乒乓球运动员进行测试,旨在了解儿童青少年乒乓球运动员身体功能性状况;探究不同性别、年龄、BMI、训练年限、竞技能力、有无伤史及不同训练基地的运动员FMS测试得分是否存在差异;计算儿童青少年乒乓球运动员的损伤风险阈值,检验不同人群、不同项目的判断伤病风险的阈值是否符合国外研究的金标准“14”分;并以测试得分情况为依据,设计一套纠正训练内容,旨在改善儿童青少年乒乓球运动员身体的稳定性、灵活性,预防潜在损伤风险,保障科学训练。研究方法: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以上海市101名儿童青少年乒乓球运动员作为受试者,对他们进行功能性动作筛查测试。研究结果:(1)儿童青少年乒乓球运动员的FMS测试得分范围是8-19分,平均分是13.22分;整体性动作模式中,深蹲的平均分是1.84分,躯干稳定性俯卧撑平均分为1.73分,对称性动作模式中,平均分数偏低,共有75.2%的运动员出现左右不对称情况;排除性测试有8名运动员呈现阳性特征。(2)不同竞技能力水平、不同训练年限、不同BMI的儿童青少年乒乓球运动员之间的FMS测试总分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的年龄段、是否有过损伤史、不同训练基地的儿童青少年乒乓球运动员的FMS测试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3)FMS测试分数是13.5分的敏感性为0.633,1-特异性为0.327,特异性为0.673,约登指数最高,为0.306,13分是儿童青少年乒乓球运动员损伤风险阈值,本研究共有52.5%的运动员低于阈值分数。(4)8周干预后,总分、深蹲、跨栏步、肩部灵活性、直腿主动上抬、躯干稳定性俯卧撑、旋转稳定性得分与实验前测得分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低于阈值分数的运动员人数从20人减少为1人,不对称人数从15人减少为5人。研究结论:(1)儿童青少年乒乓球运动员队伍整体上损伤风险较高;双踝的背屈封闭运动链较弱,膝、髋关节的屈曲存在严重不良现象;核心稳定性较差;不对称情况较严重,尤其是肩部,肩部损伤风险最高。(2)从FMS测试总分上比较,不同竞技能力、训练年限、BMI的儿童青少年乒乓球运动员的FMS测试总分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性别、年龄段、有无伤史、训练基地运动员的FMS测试得分存在显著性差异,但从单个动作模式上看来,不同性别、年龄、训练年限、训练基地、有无伤史的运动员动作模式存在显著性差异。(3)通过ROC曲线坐标点计算得出以13分为截断点分数时,Youden指数最高,得出儿童青少年乒乓球运动员的损伤风险阈值是13分。本研究中低于阈值人数较多,损伤风险较高。此外,不同项目、人群的损伤风险阈值不同。(4)通过8周的纠正训练后,除直线弓箭步外,总分和其余六项动作模式与实验前测分数存在显著性差异;低于阈值分数和左右不对称人数、项目数大幅度减少;动作质量提高,身体功能性得到改善,得出一套适合儿童青少年乒乓球运动员身体功能性训练的方案。
其他文献
内蒙古天然草原是我国北疆重要的生态屏障,同时依靠草原发展的畜牧养殖业占据我国重要的经济地位。伴随城镇化速度的加快,牧民生产生活逐渐发生转型,加上近年来草原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国家相关生态移民政策应运而生,生态移民定居点做为保护草原生态环境的措施之一,存在工程建设单一,生态补偿力度不大等相关问题。基于这样的研究背景,进行内蒙古中部草原牧区生态移民定居点绿色营建模式研究。论文研究内容大致分为五个部分,
信息化是当今时代发展的大趋势,物联网、云端、大数据、Mbile(提供智能化服务)的发展给我们的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信息”成为我们社会联系的桥梁。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正以其革命性的力量重塑教育生态,信息技术对于教育改革的作用和价值已经得到广泛认可,特别是微课在教育领域的开发与应用,日益得到教育工作者的广泛认同。随着儿童发展观、脑神经科学研究的推进,以及科学技术日益繁荣的趋势,我国幼儿教
目的:分析药学指导对糖尿病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影响,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11月于我院就诊的糖尿病患者100例,入选病例均给予常规降糖治疗,按随机数字
目的:观察电针拮抗肌穴位结合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肌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132例脑卒中后肌痉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电针拮抗肌穴位结合运动疗法组)和对照组(单纯运动疗法组),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