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蒙古天然草原是我国北疆重要的生态屏障,同时依靠草原发展的畜牧养殖业占据我国重要的经济地位。伴随城镇化速度的加快,牧民生产生活逐渐发生转型,加上近年来草原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国家相关生态移民政策应运而生,生态移民定居点做为保护草原生态环境的措施之一,存在工程建设单一,生态补偿力度不大等相关问题。基于这样的研究背景,进行内蒙古中部草原牧区生态移民定居点绿色营建模式研究。论文研究内容大致分为五个部分,进行下列阐述:第一部分,基于对内蒙古中部草原牧区生态移民地区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研究分析,论述了现存生态移民地区人居环境特征,这些特征是影响生态移民定居点规划布局与建筑单体形成的重要基础,也是后续研究工作的必备前提。第二部分,通过深入对草原牧区生态移民定居点的实地调研,对比分析了中部不同区域生态移民定居点在规划布局、建筑单体以及能源利用的普遍现状特征,并总结了生态移民定居点具有实际共性的营建演变规律。第三部分,从规划布局层面的角度,针对聚落选址、定居点布局和院落空间三方面,运用生态建筑理论与节能软件,对内蒙古中部草原牧区生态移民定居点规划布局营建做法的绿色性、生态性与科学性进行逐步分析与探讨。第四部分,从建筑单体层面的角度,针对建筑形态、建筑构造、建筑结构及材料三方面,运用生态建筑理论、建筑物理及节能软件,对内蒙古中部草原牧区生态移民定居点建筑单体营建做法的绿色性、生态性与科学性进行分析和探讨。第五部分,以包头市达茂旗忽吉图嘎查为研究对象,通过深入挖掘该生态移民定居点在聚落环境与民居营建的问题基础上,从规划布局与建筑单体的绿色生态设计理念入手,对该生态移民定居点的聚落选址、定居点布局、院落空间、建筑形态、建筑构造、建筑结构及材料等方面进行优化改造设计。通过本研究,探寻适宜内蒙古中部草原牧区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生态设计理念,建立符合该区域的适应性绿色营建模式,以此为引导并延伸到全区甚至国内生态移民定居点的建设与研究之中,逐步呈现出符合蒙古民族生产生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主义生态移民定居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