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搞”是西南官话区的方言字,现在吸收在全民的书面语里。其极强的造词能力使其不断成为颇为流行的词汇。直至今日,含“搞”的词汇还在不断产生。在《邓小平文选》中“搞”的使用频率极高,在三卷中共出现了1294次,因此本文以《邓小平文选》为载体,研究“搞”的英译。
截至目前,国内研究“搞”的英译的学者寥寥无几,鉴于此,本文试图通过对《邓小平文选》中“搞”的英译研究,为“搞”的英译在笔译、口译、翻译教学和词典编撰等领域提供启示和素材。
本文以“搞”为研究对象,通过详实的研究揭示《邓小平文选》中“搞”的英译。本文由七章组成,第一章为前言,主要介绍汉语中“搞”的来源和发展、“搞”的英译的前期研究、《邓小平文选》的英译研究、本文的理论基础以及研究方法和研究意义;第二章讨论“搞”在词汇层面的英译;第三章讨论“搞”在短语层面的英译;第四章讨论“搞”在句子层面的英译;第五章讨论“搞”在篇章层面的英译;第六章总结该研究所取得的成果,指出进一步研究的相关建议。
该研究主要得出如下结论:
一、“搞”字作为翻译单位时,“搞”的意义分为两类:“搞”的基本义和“搞”替代其他动词时的意义。“搞”作为基本义时,译为英文中对应的单词。“搞”替代其他动词时,译者先要确定“搞”所替代的动词,继而翻译该动词以实现“搞”字的翻译。
二、含“搞”的短语作为翻译单位。这种情况下,译者将含“搞”的字短语视为整体翻译,而非单独的“搞”字。含“搞”的短语分为:“搞+补语”型短语、“搞+宾语”型短语、含“搞”的固定短语、“否定词+搞”型短语和“搞+否定词”型短语五种类型。
三、含“搞”的句子作为翻译单位。这种情况下,单个的“搞”字和含“搞”的短语不再是翻译的单位,译者视含“搞”的句子为整体进行翻译。含“搞”的句子分为三种类型:含“搞”的“把”字句、“搞”的省略和含“搞”的句子的重组。
四、译者视篇章为翻译单位,因而通过指称、替代、省略、连接和词汇衔接等五种连贯手段实现“搞”字的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