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的中小学校里,教研组作为一个常态性的基层教学研究实体,是学校内部集教学、管理、研究为一身的专业性组织,是学科教师开展教学和研究的基本平台,也是教师提高自身教育教学及科研能力的重要载体。教研组的性质和职能随着历史的发展变化,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当前,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各地的中小学校都在尝试着将学科教研组作为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来加以建设,以构建具有学校自身特色的教研组织,从而更好地推动教师、学校和学生的发展。通过对合肥市F小学学科教研组建设现状的调查研究发现,当前的小学教研组建设尚存在不少问题和差距,主要表现在:教研组的功能定位出现错位,与年级组的职能区隔不够明确;教研组制度建设不够完善,管理松懈;教研组的学习形式较为传统,组内学习氛围欠浓厚,学习活动效果欠理想;教研组成员的归属感缺失,部分成员难以融入群体;教研组成员虽有合作学习与资源共享的意愿,但主动性不强。导致上述一系列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学校对教研组建设缺乏足够的重视,没有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教研组成员对于学习资源的分享不够均衡;教研组长缺乏专业引领与协调组织能力;教师对团队协作学习的认识不足,合作精神匮乏,缺乏凝聚力。为了使学科教研组能够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和价值,需要学校和教研组以及组内全体成员从多方面作出努力。在学校层面,需要完善教研组的科学管理机制,创新教研平台,加强团队合作学习精神,塑造民主和谐校园文化共同体,营造良好的教研组学习氛围。在教研组及其成员层面,需要明确个人学习与发展目标,营造融洽的组内学习环境,建立教研组团队共同的学习和发展愿景,实现教研组从“他组织”向“自组织”的转换,教研组长需把握角色定位,提升自身专业素质与组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