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庄子》一书是道家经典、中华文明的瑰宝,对文学、哲学及美学等多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庄子·杂篇·寓言》中对全书所使用的语言做了分析和概括,简而言之,即“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卮言日出,和以天倪”。《庄子》是由“三言”—寓言、重言、卮言组成的,“三言”是《庄子》所独有的言语体式。但是“三言”作为《庄子》的言语构成形式、作为全书至关重要的一方面,却经常被视为一种狭义的写作技巧,而且在中学写作教学中也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 本文从“三言”的概念和一般特征入手,首先明确何为“三言”及它们各自和整体在全书中的特征。进而分析“三言”的文体特征,探究《庄子》的体裁及寓言、重言和卮言各自的语体特征和“三言”整体所形成的文学风格,了解“三言”不同于其他语言范式的特别之处。并考察“三言”与庄子的“言意之辩”的关系,“三言”如何体现了庄子的“言意之辨”的思想,指出“三言”的最终指向是庄子提倡的“道”,庄子的言意关系经历了言不尽意—言者在意—得意忘言的过程。最后讨论“三言”对中学写作教学的启示。由于在阅读教学中对“三言”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学生关于“三言”的知识的缺失,或没有真正领会“三言”的真谛,以至于难以运用或达不到效果,因此,举例说明“三言”在中学阅读教学中的现状,指出在写作教学中如何教会学生运用“三言”,并列举有效运用的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