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银屑病是一种以红斑鳞屑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十分复杂。目前研究表明,该病是在环境因素影响下由多基因遗传背景控制的T细胞功能异常的免疫性疾病,且T细胞功能异常是维持银屑病疾病活动性的中心环节,与银屑病皮损的发生、发展和持续密切相关。参与银屑病发病过程的T细胞除了近年来的研究热点辅助性T细胞17(Th17细胞)等外,Th1/Th2细胞的失衡对银屑病的发生所起的作用仍然受到人们的密切关注。其中,白细胞介素-25(Interleukin25, IL-25)、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hymic Stromal Lymphopoietin, TSLP)在调节相关T细胞的平衡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实验初步探讨:1.IL-25、TSLP mRNA在寻常型银屑病患者与正常人外周血中的表达及其差异;2.不同性别的寻常型银屑病患者IL-25、TSLP mRNA表达的差异;3. IL-25、TSLP在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与银屑病皮损面积及严重程度指数(Psoriasis Area And Severity Index, PASI)的相关性;4. IL-25、 TSLP表达之间的相关性,探讨这两个细胞因子在寻常型银屑病发病中的作用;5.白芍总苷胶囊治疗寻常型银屑病患者4周、8周后外周血中IL-25、TSLP mRNA的表达水平的变化,以探讨白芍总苷胶囊对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T-PCR)的方法,对5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和40例正常对照者外周血IL-25、TSLP mRNA的表达量进行检测分析。按照PASI的评分标准对5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进行评分。利用统计软件分析IL-25和TSLP的表达及与PASI评分的相关性,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外周血中IL-25和TSLP mRNA的表达量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IL-25的△CT值分别为5.21±1.31、2.50±1.39,t=-9.47,P<0.001;TSLP的△CT值分别为3.65±0.77、3.32±0.93,t=-2.20,P=0.031)。2.不同性别的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外周血中IL-25、TSLP mRNA表达无差异性(均P>0.05)。3.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外周血中IL-25和TSLP mRNA的表达量水平与PASI评分均呈负相关(*r=-0.366,*P=0.009;**r=-0.581**P=0.010)。4.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外周血中IL-25和TSLP mRNA的表达呈正相关,且有统计学意义(r=0.452,P=0.001)。5.经白芍总苷胶囊治疗4周后,患者PASI评分降低,外周血中IL-25和TSLP mRNA的表达水平比治疗前升高,且均有统计学意义(IL-25的△CT值分别为5.24±1.42.3.13±0.82,t=8.37,P<0.001;TSLP的△CT值分别为3.90±0.56、3.44±0.63, t=1.84, P=0.043;PASI评分分别为9.4±4.2、5.8±2.7,t=4.68,P<0.001);治疗8周后,患者外周血中IL-25和TSLP mRNA的表达比治疗4周后升高,PASI评分降低,且均有统计学意义(IL-25的△CT值分别为3.44±0.41、2.69±0.56,t=4.71,P<0.001;TSLP的△CT值分别为3.61±0.51、3.34±0.70, t=2.38, P=0.026;PASI评分分别为7.3±2.5、3.8±1.8,t=5.47,P<0.001).结论:1.与正常人相比,IL-25和TSLP mRNA在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水平降低,而在应用白芍总苷后二者表达水平升高且与PASI评分均呈负相关,表明IL-25和TSLP可能对寻常型银屑病的发病起一定的抑制性作用。2.经白芍总苷治疗4周和8周后,患者PASI评分均明显降低且IL-25和TSLP mRNA表达水平升高,表明白芍总苷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疗效是确切的,但可能不是通过IL-25和TSLP来调节相关细胞因子的平衡而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