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核心素养和各学科核心素养体系的相继提出,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加具体的要求。在化学教学实践中,教师面临着如何将基于三维目标的教学转向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因此了解当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化学核心素养的现状如何、怎样才能更好地落实化学核心素养是非常有用且必要的。在已有的研究成果中,关于某一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及教师教学行为的研究很多,但从整体化学核心素养角度对教师教学行为进行研究的成果很少。本研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核心素养和各学科核心素养体系的相继提出,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加具体的要求。在化学教学实践中,教师面临着如何将基于三维目标的教学转向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因此了解当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化学核心素养的现状如何、怎样才能更好地落实化学核心素养是非常有用且必要的。在已有的研究成果中,关于某一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及教师教学行为的研究很多,但从整体化学核心素养角度对教师教学行为进行研究的成果很少。本研究通过构建基于化学核心素养的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观察量表,了解目前高一化学新手教师、经验型教师及专家型教师课堂教学行为体现核心素养的现状,提出建议,以更好地促进化学核心素养的落实。本研究通过查阅文献,总结关于化学核心素养和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研究现状;通过文献研究和专家访谈,构建并完善基于化学核心素养的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观察量表;通过课堂观察法、案例分析法和访谈法对常态课上三位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所体现核心素养的现状进行分析,最后对促进化学核心素养落实的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提出建议。研究发现:(1)教师通过课堂教学行为所体现的化学核心素养整体情况比较乐观,新手教师随教学经验的积累核心素养体现程度有所上升;经验型教师和专家型教师对化学核心素养的把握情况较好。(2)对于概念原理类的教学内容,新手教师以体现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和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素养为主,经验型教师和专家型教室核心素养体现相对比较全面;对元素及其化合物教学内容,新手教师还体现了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素养,而经验型教师和专家型教师在该素养体现上相对较差。(3)教师体现化学核心素养最常采用的教学行为是语言、文字、提问和情景创设,遇到一些不便于课堂操作或有一定危险性的实验时,会通过多媒体展示图片或播放实验视频。此外教师在化学核心素养的体现上有所偏重,比如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和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素养方面体现较好,新手教师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素养上体现较差,专家型教师对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素养的体现较差。基于对教师教学行为体现核心素养现状的了解和原因分析,提出3个建议:(1)创设积极有趣、新颖高效的教学情境;(2)正确引导科学探究,切忌一手操办;(3)教学团队之间互相取经,取长补短。
其他文献
本文以石墨烯为具体对象,研究了单层石墨烯中极化子的相关效应。通过运用Huybrechts变分法分别计算了光学极化子与声学极化子的基态能量,以及基态能量同耦合常数的变化关系,并从基态能量表达式中反映出能否形成极化子,同时讨论了二维体系极化子自陷判据在石墨烯中的适用性。本文整体分为四个章节。其中第一章为绪论部分,概括性的介绍了极化子领域的发展历程与概念及理论知识的演变,同时指出在石墨烯系统中研究极化子
光/热致变色材料因其在传感、保护、显示、信息储存和能量转换等领域展现出重要的实际或潜在应用价值,引起了研究者们的极大兴趣。卤金属酸盐杂化物有迷人的拓扑结构,可调变的带隙,以及非凡的光电学性质,使其在各种技术领域均有广泛的应用而备受关注。在众多的卤金属酸盐杂化物中,由于碘银酸盐/碘铋酸盐杂化物具有丰富的结构多样性,可调变的电子行为以及优异的光学和电学性质,使得二者成为构筑外界刺激响应变色材料的理想组
毛竹林是森林资源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应对全球碳平衡、气候变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LAI)是关键的冠层结构参数,影响森林冠层与大气之间的碳、水和能量交换等一系列生理过程。因此,准确地估算毛竹林冠层LAI,对研究毛竹林在应对全球气候变暖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估算毛竹林LAI的方法有卫星遥感反演法、近地面遥感估计法和直接测量法。卫星遥感反演法和近地面遥感估计法
义务教育新课标(2011)改变了原有的教育理念,要求初中英语教师转变教育观念,行为方式和教学态度。此外,初中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及发展需要也对初中英语教师教学提出了一定的要求。这就需要初中英语教师激发自身的教学动机来适应新课标和初中生身心发展提出的要求。教学动机是驱动教师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心理动力,对教师的教学行为有激活、维持和调节的作用。教学动机的强度和大小不仅影响教师的教学效果,也影响学生的学习
互联网的出现和使用,使人类进入了崭新的信息时代。人们不仅能够浏览和获取各类信息,而且可以发出自己的声音,掌握主动权,与他人进行思想文化交流,形成自己的社交网络。截止目前中国网民的数量已经突破8亿大关,其中以学生居多。伴随着互联网迅速发展成长起来的新时代大学生,他们的心理发育、认知发展和行为能力在社会化过程中受到了互联网的深刻影响。本研究以大学生社交媒体使用者为调查对象,运用社会学的相关理论知识,采
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使得区域可持续发展问题越来越引人注目。地理学作为研究区域发展问题的学科,被社会赋予了重要的使命。高中地理课程是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承担了培养学生树立正确区域观的任务。《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指出:“区域认知素养是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培养地理核心素养是高中地理课程的总目标。”高考作为一种地理教学的评价方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起着指导作用。因此,研究高考地理
奈达理论的核心概念是“功能对等”。翻译是用最恰当、自然和对等的语言从语义到文体再现源语的信息。所谓“功能对等”,就是说翻译时不求文字表面的死板对应,而要在两种语言间达成功能上的对等。功能对等,包括四个方面:1.词汇对等,2.句法对等,3.篇章对等,4.文体对等。意义是最重要的,形式其次。功能对等是指译语接受者与原语接受者能获得大致相同的反应,是和源语信息“最接近、自然的”对等。本篇翻译报告的实践材
由于21世纪提倡终身学习,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世界各国纷纷推行教育改革,自主学习已成为当今时代在教育领域中出现的一个世界性主题。新课程标准对高中英语教学提出较高的要求,同时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而阅读在英语学习中是非常重要的,在高考中,阅读理解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因此,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至关重要。本研究基于人本主义与建构主义,采用文献研究法、问
城隍作为全国性的信仰神祇,起源于先秦,成熟于宋元,繁盛于明清,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与丰富的社会内涵。宋时城隍祭祀就已纳入国家正祀。明代朱元璋下令在各府、州、县广泛修建城隍庙,大力推崇城隍信仰,并将祭祀相关仪礼制度化,城隍信仰在此时发展繁盛。官方与民间普遍推崇城隍信仰,在祭祀方面二者却有所不同。官方遵守礼制,较为严谨、规范,民间则依据地方民俗等,较为随意、灵活。民间城隍祭祀活动的平民化、多元化,使戏曲
作为一种国际通用语言,英语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被广泛应用。而语言与文化密切相关,任何一种语言都是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形成的,这就决定了英语学习不仅仅是语言知识的学习,更是一种语言文化的学习。高中生正处于学习英语的重要阶段,他们在学习英语词汇和语法时,不应该忽视对英语国家文化的学习。然而,在实际学习过程中,高中生的英语文化学习还存在许多问题。为了帮助高中生在今后能更好地学习英语文化,本文通过调查研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