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目的:制备兔急性外周型肺栓塞模型;评价MR肺灌注成像诊断肺栓塞的可行性;比较CT、MRI、Gd-DTPA MR肺灌注、SPECT肺灌注显像在急性外周型肺栓塞诊断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健康新西兰大白兔24只,雌雄不限,月龄4~5月,体重2~3kg,由同济医学院动物室提供.(1)栓塞物的制备:用直径为200~500 μ m明胶海绵粉术、庆大霉素4万单位和碘必乐5ml制成混悬液.(2)兔急性肺栓塞模型的建立:实验兔腹股沟沿股动脉走行纵行切开,游离股动脉鞘分离股动、静脉和股神经,采用seldinger技术穿刺股静脉,自制的22号穿刺针及血管鞘,插入3F导管至肺动脉主干行双肺动脉造影.再进行选择性插管至左右肺动脉分支,经导管给予0.5mg利多卡因,将制备好的明胶海绵混悬液取2ml经导管缓慢注入肺动脉,在透视下观察明胶海绵混悬液的流速和方向,当流速明显减慢时则停止注射;再注入长2cm,直径约0.2cm的丝线段4~6条巩固栓塞.完毕后退导管至肺动脉主干再行肺动脉造影,确认肺栓塞模型制备成功.(3)栓塞术后处理:栓塞术后肌注呋塞米(速尿)2~5mg,待动物苏醒排尿后从腹腔注入地塞米松2mg、青霉素40万u、庆大霉素4万单位及0.9%生理盐水共15ml,每天1~2次.严密观察一般情况(精神、呼吸、心率)、尿量、进食、有无腹泻等.(4)影像学检查:栓塞后1h、6h、12h、24h行肺部CT、MR平扫,栓塞后6小时从耳缘静脉注入Gd-DTPA2ml/kg,流速1ml/s,采用3D-FLASH序列行动态扫描,将原始图像减影后MIP重建肺动脉,在原始图像上健患侧选取感兴趣区(ROI)应用Evaluation自动生成肺灌注曲线.MR肺灌注检查完后即行SPECT肺灌注成像:从静脉注入<99m>Tc-大颗粒聚合蛋白(MAA)111-148MBq 0.3ml 8体位成像.以肺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为"金标准"计算MR肺灌注及核素肺灌注显像的敏感性和特异性.(5)病理学检查:分别于栓塞后6h、12h、24h分批处死实验动物,处死前先麻醉动物,再切开大血管放血完整取出气管、肺和心脏.肉眼及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栓塞肺组织及正常肺组织的表现.统计学方法:ROI增强前后增强率采用配对t检验,以DSA为标准,比较MR肺灌注、SPECT核素肺灌注二者的相关性用Kappa分析.结论:用大白兔可成功建立肺栓塞模型;CT与MRI均可显示肺梗死,MRI可提示梗死灶中肺出血.Gd-DTPAMR肺灌注与SPECT肺灌注成像诊断急性外周型肺栓塞无明显的差异.MR增强肺灌注成像诊断急性外周型肺栓塞是可行的.第二部分:目的:比较各种影像学检查方法诊断肺栓塞的价值.材料与方法:收集我院2003年1月~2004年1月确诊肺栓塞患者14例,其中男12例,女2例;年龄1 8~67岁(平均42.5岁).所有患者临床和实验室检查包括血清D-二聚体、血气分析、下肢静脉超声、SPECT肺灌注显像、DR、CT及CTA或MRI及Gd-DTPA MR肺灌注等.下肢深静脉超声采用美中互利Acuson128超声成像仪,7.5MHz探头,患者站立位或头低脚高卧位.DR常规摄胸部正侧位片.肺部CT平扫采用单层螺旋CT.CTA用高压注射器从肘静脉快速(3.5~4ml/s)注入非离子型碘对比剂100ml,采用16层螺旋CT快速多期扫描,原始图像行MIP、MPR、SSD等处理.MRI采用心电门控技术及屏气下单层多方位采集;Gd-DTPA MR肺灌注成像利用高压注射器从肘静脉快速注入Gd-DTPA30ml,流速为3.0ml/s,注射对比剂之前先注射2ml对比剂采用TurboFLASH序列测量肺动脉扫描的延迟时间.对原始图像进行MIP处理显示肺动脉及其分支;在冠状位原始图像上两侧对称性选取正常与病变区肺实质的ROI测量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统计方法同上.SPECT肺灌注显像,患者检查前先吸氧,从外周静脉注入<99m>Tc-MAA(大颗粒聚合人血清白蛋白)185Mbq后行8体位采集.2例在CT导向下肺部病灶穿刺.结论:(1)CT、MR平扫诊断肺栓塞优于肺部DR摄片,MRI可显示肺部病灶中的出血,有助于诊断肺栓塞.(2)Gd-DTPAMR肺灌注成像及CTA直接显示段及段以上肺动脉腔内的栓子,二者无明显差异;Gd-DTPA MR肺灌注可测量健患侧MR肺实质增强前后信号强度的变化来评价肺组织的血流灌注.(3)SPECT诊断肺栓塞敏感性高,特异性低,只能作为临床筛查.(4)肺部穿刺细胞学对肺栓塞的诊断意义不大.下肢深静脉超声有利于肺栓塞的诊断及治疗方案的制定.(5)血清D-二聚体及PaO<,2>的测定只能作为诊断肺栓塞的参考,不能作为排除性或主要诊断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