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内皮祖细胞治疗糖尿病大鼠后肢缺血的实验性研究

来源 :河北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nxing5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众所周知,糖尿病(DM)是目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肢体动脉闭塞导致的下肢缺血是DM的四大血管并发症之一,临床治疗困难,截肢率高,占非创伤性截肢的50%。随着干细胞移植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已开始将这一技术应用于糖尿病下肢缺血的研究。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最早于1997年在外周血中被发现,并被证明其在出生后的血管新生(angiogenesis)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试图通过EPCs移植治疗糖尿病下肢缺血的动物实验,为其进一步合理地临床应用奠定初步理论基础。第一部分内皮祖细胞在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下肢缺血中的作用目的:通过将糖尿病大鼠骨髓密度梯度离心后所得单个核细胞(mononuclear cells,MNCs)直接向糖尿病大鼠下肢缺血部位进行局部注射与从相同数量的MNCs中培养所得的EPCs注射后的促血管新生效果进行比较,以及对等量骨髓MNCs和EPCs的促血管新生作用进行比较,了解骨髓干细胞移植及EPCs在其中的作用。方法:取健康Wistar大鼠98只,将10g/L的链脲佐菌素(STZ)溶液按65mg/kg体重腹腔注射达到糖尿病标准后,将其中56只分别结扎左下肢股动脉及主要分支制作糖尿病下肢缺血模型,随机分为A、B、C、D四组(每组14只)。MNCs应用密度离心法从抽取的骨髓液中获得,EPCs由MNCs接种于含10%FBS及促生长细胞因子的α-MEM培养基中培养7获得,得率约为10%。移植方法为取细胞PBS悬液分10个位点均匀注射于实验大鼠的缺血下肢。A组移植细胞为4×106个MNCs;B组移植细胞为从与A组细胞数量相等的MNCs经体外培养获得的EPCs(数量约为4×105个);C组移植细胞为与B组EPCs细胞数量相等的MNCs; D组注射液体总量相同的PBS液。注射后7天,各组取6只大鼠,分别将手术部位肌肉取材称重匀浆后,ELISA方法测VEGF含量。注射后第28天,各组大鼠取材免疫组化计数血管密度。结果:A组、B组、C组均较D组在局部VEGF含量和血管密度两项指标上明显增高,有统计学意义;但A组和B组两组间无论VEGF含量还是血管密度均没有显著性差异;B组与C组间比较,B组的VEGF含量和微血管密度两项指标均高于C组,结果有统计学差异。结论:1.采用局部注射骨髓干细胞移植方式可以促进糖尿病大鼠缺血下肢的血管新生。2.局部注射EPCs量与MNCs量相等情况下,EPCs局部注射后缺血下肢的血管新生优于MNCs的局部注射。3.将骨髓MNCs直接注射入糖尿病下肢缺血局部与先将此数量的MNCs培养纯化获得内皮祖细胞后再局部注射,在促进血管新生方面二者无明显差别,说明内皮祖细胞在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后的血管新生中发挥主导作用。第二部分糖尿病对骨髓来源内皮祖细胞移植在下肢缺血中促血管新生作用的影响目的:比较受体相同(均为糖尿病下肢缺血大鼠或均为非糖尿病的下肢缺血大鼠)情况下,糖尿病大鼠和正常大鼠骨髓EPCs局部注射后的血管新生作用有无不同。比较相同移植物(均为糖尿病大鼠骨髓EPCs或均为正常大鼠骨髓EPCs)注射情况下,糖尿病下肢缺血大鼠和非糖尿病下肢缺血大鼠血管新生作用有无不同。方法:将24只糖尿病大鼠与相同数量的正常大鼠,同时取骨髓MNCs并分别进行EPCs培养,另各取36只大鼠制作糖尿病下肢缺血模型和非糖尿病下肢缺血模型,待造模成功并稳定1周后,将各模型组随机分为糖尿病下肢缺血组:A1、B1、C1,每组均12只;非糖尿病下肢缺血组:A2、B2、C2,每组12只。将上述培养7天后的糖尿病大鼠EPCs注射A1和A2组各大鼠左下肢缺血局部,取同样培养天数的正常大鼠EPCs以相同数量、方法注入B1和B2组各大鼠左下肢缺血局部,C1和C2组左下肢缺血局部以相同方式注入等量PBS溶液。注射7天后各组取6只大鼠取材测VEGF含量。其余28天后取材,免疫组化染色计数各组大鼠左下肢微血管密度。结果:受体相同,各移植物组间比较:糖尿病下肢缺血各组VEGF含量和微血管密度比较,P值均<0.05,结果有显著性差异,其中A1组与B1组局部VEGF含量和血管密度均较C1组增高有显著性差异,但A1组与B1组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非糖尿病下肢缺血各组VEGF含量和微血管密度比较,P值均<0.05,结果有显著性差异,其中A2组与B2组局部VEGF含量和血管密度均较C2组增高,差异有显著性,但A2组与B2组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移植物相同,各受者组间比较:移植相同骨髓EPCs或PBS溶液后,A2、B2组与C2组(非糖尿病下肢缺血组)无论是局部VEGF含量和血管密度都较相应的A1、B1与C1组(糖尿病下肢缺血组)增高,P值均<0.05,结果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结论:1局部注射糖尿病大鼠骨髓内皮祖细胞与注射正常大鼠内皮祖细胞均有明显促进血管新生作用,但两者间差异没有显著性,说明糖尿病对移植的“种子”—骨髓来源内皮祖细胞无明显影响。2注射相同骨髓来源内皮祖细胞,非糖尿病大鼠下肢缺血的血管新生作用较糖尿病大鼠明显,说明糖尿病对移植的“土壤”—下肢缺血微环境有明显影响。
其他文献
目的: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是一种致畸性系统性慢性炎症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RA最显著的一个特点是外周关节的增生性和侵蚀性滑膜炎,并伴有关节软骨骨质的
目的:采用流式荧光杂交法检测患者宫颈细胞、手术烟雾以及手术操作者鼻拭子三者HPV感染情况,分析术者鼻拭子与宫颈细胞和手术烟雾三者HPV感染和HPV基因型的相关性,再分析宫颈利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硬膜外阿片类药物镇痛患者并发瘙痒与产次的关系,并进一步识别并发瘙痒的其它危险因素,为临床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我院自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 PAI-1)、脂联素(adiponectin ADPN)水平变化及其与糖尿病肾病(DN)的关系。方法
摘要: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开展,广大教师的教育理念与行为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与考验。在这场伟大的教育变革中,摆在教师面前的教学知识专业化、教学理念多元化发展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如何面对挑战,获得教学水平的提高和教育从业者能力的增强,实现自我教学素养的提升,是现今形式下教育者的当务之急。  关键词:教师培训;专业化;多元化    一、教师如何体现教学水平的专业化  20世纪80年代以后,很多国家都
目的:建立组织工程方法修复家兔膝关节软骨缺损的动物模型,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与生物蛋白胶(Bg)的混合物修复关节软骨缺损的效果。   方法:36只新西兰大耳白兔随
学位
目的:探讨DWI检查在评价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预后的应用价值。方法:检索中文知识基础设施工程、Pubmed、Cochrane Library、西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2000-2009年发表的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