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中小学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教育一体化探索
【摘 要】
:
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且旗帜鲜明的教育活动。本文尝试从一体化的视角探索大中小学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教育,探索我国的小学、中学、大学的教师、学生以唯物史观为指导,以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主体为主线,从整体上促进各学段的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教育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的有机融合、互相衔接的教育过程,促进青少年形成对历史真实的尊重、对家国的情怀、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对先贤志士人格的仰慕的整体正确历史观念
【机 构】
:
广西大学
【出 处】
:
广西大学
【发表日期】
:
2021年07期
【基金项目】
:
其他文献
“红船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建党精神,昭示着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伟大初心,是新时期激励党和人民勇于开拓、奋勇向前、走在时代前列的重要精神动力。“红船精神”所体现的首创精神、奋斗精神和奉献精神三大核心内涵,蕴含着丰富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重要价值。将“红船精神”应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中,深入挖掘其时代价值和育人功能,正是对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立德树人”根本
学位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大会上强调要着力推动各具优势的媒体融合,实现优势互补,为党和国家的发展进步壮大主流舆论的阵地,坚定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信念。习近平总书记从社会整体的大局和高度出发,在深刻洞察和敏锐把握媒体信息化发展大势的基础上,引领中国走上了媒体融合的快车道。在这一时代背景下,教育走向融合发展亦成为所趋之势,“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发展好教育关乎国家的前途命运。高校思想政治理
学位
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的问题是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时代要求,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内在要求。如何使思想政治理论课亲近学生,吸引学生,感染学生,说服学生是所有思政工作者和研究者面临的严峻挑战。教师要根据学生特点和需求选择合适的教学载体、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制定专门的教学方法、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提升自我内外修养来打造活力四射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从而使学生主动的亲近思政课,进而热
学位
距今2500多年前,古希腊与春秋时期的中国同时处在历史大变革前夜。公元前7世纪、6世纪之交的雅典,对内阶级矛盾难以调和,危机严重;对外面对方兴未艾的殖民运动,雅典错失了先机,国家动荡、社会疲敝。春秋中后期,作为中原重要枢纽--郑国经济快速发展,可同样面临国内政局动荡;国际上,晋楚争霸交相其躏的困局。为此,梭伦与子产修订法律,进行改革。 本文在第一章首先通过梳理彼时雅典与郑国的国情,研究雅典、郑国
学位
中国传统经济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老百姓安土重迁,生活在熟人乡土社会。在这样的农业社会中,土地是人们主要的生产要素,是基础。笔者纵观巴县档案中的司法文书,十词之中,田土呈状居其六七,传统农业社会,土地纠纷是最为常见的纠纷。巴县档案记载了有关土地纠纷的民间契约,比如租佃约、买卖约、出当约;也有官方的司法文书,比如告状、供状、结状、禀状、息状等;另外还有大量的官方告示。通过整理,可以看到,土地纠纷的解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