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高级口译资格证书考试评估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49759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海高级口译资格证书考试推出13年来,已为社会遴选了大量的口译人才,有力推动了口译教学和测试的发展。随着改革开放和对外交流的不断深入,口译作为一种重要的翻译形式,其及时性和现场性的特点使口译在跨文化交流中的作用日益显现。社会对口译人才的需求也日渐迫切,上海高级口译资格证书考试规模不断扩大,但由此也造成相应的问题,比如译员水平参差不齐,口译测试不够规范,试题难度不够统一等。在其他全国性的口译测试如“全国翻译专业资格考试”和“英语翻译资格证书考试”的竞争中,上海高级口译资格证书考试要保持其权威性和规范性,对当前这套口译测试体系的研究和评估势在必行。同时测试本身的反拨作用也将对测试对象和口译测试与培训产生重大影响,因此研究和探讨更为科学有效的口译测试模式以期解决或改善当前存在的问题成为本文主要课题。当代语言测试理论与语言教学紧密相关,相互作用,不同的语言观和教学方法导致不同的语言测试方法。随着语言测试理论逐渐完善,交际语言测试理论逐渐占据主导地位。该理论强调测试语境的真实性,将测试对象作为整体在交际语境中考察,与其他语言测试理论相比极大地提高了测试的真实性和有效性。本文从口译的性质、口译中的沟通模式和口译模式入手,结合交际语言测试理论的特性,试图说明用交际语言测试理论指导上海高级口译资格证书考试的必然性。本文以交际语言测试理论为指导,对上海高级口译资格证书考试做了全面的评估,指出其在测试目标、测试内容与方法、选材和译文评估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的建议。作者通过论证得出下列观点:测试目标应该是口译交际能力;测试内容应做出相应调整,以避免测试传统的语言能力;测试方法上笔试和口试并列进行;选材上应使用真实的演讲和发言;以语级和发言类型为基础确定不同级别的测试内容;译文评估中应提供不同译文为参考并设立佳译补偿机制。为突出口译认证资格考试的特点,在上海高级口译资格证书考试的设计中应尽量贯彻交际语言测试理论所强调的真实性和有用性原则。为了验证改进措施和效果,作者设计上海高级口译资格证书考试的改进样题,并以此样题为基础进行了口译部分的模拟考试。通过与现有真题的测试结果的比较,样题在测试任务和测试方法的真实性上有较大改进,但在测试的区分度上没有显著提高。经过对比分析,作者认为,以下因素可能导致区分度的问题:测试对象不够有代表性,其专业分布单一,与现有测试考生构成有较大出入;测试对象参加口译训练不久,水平较接近;新的测试方法对实验对象较为陌生,不利于他们发挥自己的水平。期待某一种测试能解决所有的问题既不可能也不科学。然而与一般的语言测试相比较,翻译测试的研究还有待深入,特别是口译测试的研究还比较落后,口译测试设计和实施本事也有许多局限。因此,作者建议成立常设的口译测试实证机制,为口译测试搜集资料,将口译测试纳入更为科学的轨道上来。
其他文献
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很少有学者对夏洛蒂·勃朗特的《教师》和《维莱特》这两部作品的叙述者的性别进行详细的研究。本文从男性叙述者享有的特权这一视角出发,对《教师》和《维菜
卡森·麦卡勒斯(Carson McCullers)是20世纪美国最杰出的女性作家之一,她与同时代的凯瑟琳·安波特、尤多拉·韦尔蒂以及弗兰纳里·奥康纳等美国南方女作家一同被人所熟知。麦卡
约翰·多恩是英国伊丽莎白时代著名的诗人。他的作品因其独特的想象和奇喻成为玄学诗歌中的热点研究对象。在国外,对多恩的研究集中在他的布道文、散文和爱情诗上。在国内,对
威拉·凯瑟(1873-1947)是二十世纪美国最杰出的作家之一,在现代文学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她一生笔耕不辍,共计发表了十二部小说、两部短篇小说集,诸多散文和诗歌等,但为她带来卓
符拉迪米尔·纳博科夫(1899-1977)是二十世纪世界著名的文学家和小说家。他的小说有着很强的艺术性,且充满曲折离奇的情节。尽管他的小说在道德层面上曾经引起过诸多争议,但随
拘泥于传统翻译理论的藩篱,以往有关翻译风格的研究主要在于译者对原文风格的传达上,而对译者在译文中表现出来的译者风格或是忽视或是抹煞,因此有关翻译家译者风格的研究寥寥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