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而神秘的画卷——从女性人物看纳博科夫的文学观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g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符拉迪米尔·纳博科夫(1899-1977)是二十世纪世界著名的文学家和小说家。他的小说有着很强的艺术性,且充满曲折离奇的情节。尽管他的小说在道德层面上曾经引起过诸多争议,但随着对其文学观和艺术观的不断研究,他在文学界中地位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评论家和读者的认可。作为一个文学家,他对小说的创作提出了独特的见解,即小说的意义在于它由细节和风格所表现出的艺术性,而不是在社会中的道德和说教功能;作为一个小说家,其小说确实充满了艺术性,结构错综复杂、用词精妙、大量运用滑稽模仿、回忆和幻想。他小说中的人物以古怪和神秘著称,尤其是女性人物,具有美丽与邪恶的双重形象,在作者笔下描绘得细致入微,语言华丽,又充满情感。虽然纳博科夫对女性人物在小说中所占有的地位始终保持着一种相对传统的态度,但她们与男性主人公相比,能够从更多的层面上体现出作者的艺术观和文学观。女性人物总是出现于主人公的回忆和幻想中,并非真实存在;蝴蝶作为女性的美丽和神秘的象征,反复在小说中出现,引人深思;女性人物所具有美丽而神秘的双重形象,展现出小说创作的艺术性。同时,女性人物从两面所引发的审美意义又解释了纳博科夫的“审美狂喜”理论,突显了小说中关于人性的贪婪和欲望的主题,也表现出强烈的黑色幽默效果。 本文从纳博科夫的女性人物入手,试图对他小说中的女性人物所具有的双重形象进行分析,从而更加全面的理解他的文学观。在第一部分的综合介绍后,第二部分回顾了纳博科夫作品中的女性人物,将她们的双重形象,即天使与魔鬼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并总结了他小说中对女性人物刻画的艺术方法,刻画这些女性人物过程中的审美手法,蝴蝶的象征性,以及女性人物是通过主人公的幻想和回忆创造的。文中的第三部分进一步研究了女性人物在小说中所表现出的艺术和文学意义。她们不仅具有典型的现实意义,是对作者的“审美狂喜"理论的解释,也传达出了小说中对人性的思考,体现出了独有的黑色幽默效果。在此基础上,第四部分详细论述了纳博科夫作为一个从现代主义过度到后现代主义的小说家,在小说创作中的艺术观和文学观,分析了他的“审美狂喜”理论和巴洛克式的写作风格,以及小说创作过程中重要的创造、记忆、灵感与主题各要素。 纳博科夫小说中的女性人物具备了男性人物所无法传达的艺术性。通过对女性人物的分析,进一步诠释了纳博科夫的文学观点。理解钠博科夫作品中的女性人物,有助于我们更深入的理解他的小说以及小说观,对于研究后现代小说的创作思想和写作技巧都有深刻的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美国翻译家葛浩文翻译了大量中国现当代的文学作品。随着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研究葛浩文先生对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的翻译策略。在文学作品翻译过程中,文化
人们通常认为,一则好的广告应具备醒目,突出,简要,准确等特点,模糊,歧义,指代不清是应该力求避免的。然而,随着现代模糊思想的提出和模糊语言学的发展,语言的模糊性逐渐为人们所重视。
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很少有学者对夏洛蒂·勃朗特的《教师》和《维莱特》这两部作品的叙述者的性别进行详细的研究。本文从男性叙述者享有的特权这一视角出发,对《教师》和《维菜
卡森·麦卡勒斯(Carson McCullers)是20世纪美国最杰出的女性作家之一,她与同时代的凯瑟琳·安波特、尤多拉·韦尔蒂以及弗兰纳里·奥康纳等美国南方女作家一同被人所熟知。麦卡
约翰·多恩是英国伊丽莎白时代著名的诗人。他的作品因其独特的想象和奇喻成为玄学诗歌中的热点研究对象。在国外,对多恩的研究集中在他的布道文、散文和爱情诗上。在国内,对
威拉·凯瑟(1873-1947)是二十世纪美国最杰出的作家之一,在现代文学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她一生笔耕不辍,共计发表了十二部小说、两部短篇小说集,诸多散文和诗歌等,但为她带来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