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股骨头坏死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慢性进展性的疑难病,在疾病终末期,致残率非常高。近年来股骨头坏死的发病率逐渐升高,根据我国首次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目前约有股骨头坏死病人七百五十万至一千万人,每年新增病人接近三十万人,且以中青年为主。由于这些病人正处于壮年,如果治疗不当,约70-80%病人的股骨头在3年内可能会进展至塌陷,导致因病致残。年轻病人活动频繁,生活质量要求高,疾病终末期需行髋关节置换手术来提高生活质量,不仅给患者本人带来巨大的身体损害和经济负担,也给社会国家带来了难以想象的经济损失。因此对于股骨头坏死患者,特别是其中的中青年病人,选择适当的保髋治疗尤为必要。近些年来,股骨头坏死的治疗方式得到一定的发展,保髋治疗方式众多,有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手术治疗等。目前临床上药物和物理治疗股骨头坏死缺乏规范化的指导意见,临床研究较少,疗效不如手术治疗确切,故多选用手术治疗早期的股骨头坏死。髓芯减压手术是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保髋手术,同时也是最富有争议的保髋手术。最新的医学证据表明单纯的髓芯减压手术远不如联合其他保髋治疗的疗效好。而同种异体骨植入术可以在髓芯减压后给予股骨头相应的物理支撑,降低了手术并发症的产生,同时也为骨的长入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基础。粗通道髓芯减压联合同种异体骨植入术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开展时间长,对早期股骨头坏死的疗效肯定。此外,诸多研究显示大量吸烟、过量饮酒、糖皮质激素摄入、肥胖等均与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风险增加显著相关,其中糖皮质激素摄入和过量饮酒是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最常见的病因。不同研究显示不同病因的股骨头坏死患者采用相同的手术治疗方式,术后的转归可能存在差异。目的探讨粗通道髓芯减压联合同种异体骨植入术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的近期疗效,评价采用该术治疗激素性和酒精性股骨头坏死的疗效是否有存在差异,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自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骨科行粗通道髓芯减压联合同种异体骨植入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患者,并收集其临床资料。最终共纳入患者90例(112髋)进行回顾性分析。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患者(激素组)35例(46髋),其中男21例(28髋),女14例(18髋);平均年龄(35.8±10.1)岁,服用激素至出现症状的时间24(6,120)个月;ARCO分期:Ⅱa期(髋)28例,Ⅱb期(髋)18例。酒精性股骨头坏死(酒精组)55例(66髋),均为男性;平均年龄(42.3±10.5)岁;饮酒至出现症状的时间180(48,480)个月;ARCO分期:Ⅱa期(髋)39例,Ⅱb期(髋)27例。术后12个月和24个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与Harris评分评价两组患者手术疗效及髋关节功能情况;术后24个月行CT检查比较2组股骨头塌陷情况。结果90例患者(112髋)随访24个月后,激素组和酒精组患者的VAS评分由术前的(4.41±0.77)、(4.41±0.67)分,明显下降到术后12个月的(3.00±0.86)、(3.06±0.83)分和术后24个月的(2.00±1.05)、(1.83±0.95)分。激素组与酒精组患者VAS评分在术前、术后12个月和术后24个月之间的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激素组和酒精组患者的髋关节Harris评分由术前的(67.97±6.29)、(69.12±6.84)分,明显升高到术后12个月的(79.52±5.50)、(79.42±6.06)分和术后24个月的(83.25±7.55)、(86.46±5.74)分。激素组与酒精组患者髋关节Harris评分分别在术前与术后12个月之间的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激素组与酒精组患者髋关节Harris评分在术后24个月之间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24个月行CT检查比较激素性和酒精性股骨头坏死患者的股骨头塌陷情况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髓芯减压联合同种异体骨植入术可以有效改善酒精性与激素性早期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症状,且短期内酒精性股骨头坏死患者的术后疗效要优于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