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大豆蛋白与天然高分子材料壳聚糖和卡拉胶多糖为原料,分别采用化学交联法和复凝聚法制备微球,通过中草药两面针包覆粒子的技术要求,具体研究0.05mm-0.1mm直径范围内的产率和平均粒径,找出最佳工艺条件,并把微球固载药物测定其效果,从而研究微球的可行性。首先,以大豆蛋白与壳聚糖为原料用化学交联法制备大豆蛋白-壳聚糖微球,通过光学显微镜了解微球的粒径分布,用正交实验设计和单因素实验分析来确定最佳优化工艺条件。对大豆蛋白-壳聚糖微球采用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等分析测试手段进行表征。然后,以大豆蛋白和卡拉胶为原料,采用复凝聚法合成大豆蛋白-卡拉胶微球,通过光学显微镜了解微球的粒径分布,用正交实验设计和单因素实验分析来确定最佳优化工艺条件。对大豆蛋白-卡拉胶微球采用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FTIR)等分析测试手段进行表征。通过光学显微镜了解微球的粒径分布。最后,将大豆蛋白-壳聚糖微球和大豆蛋白-卡拉胶微球通过包埋法分别固载两面针醇提液,并对其载药量和包封率及药物的释放量做出合理的分析。结果表明:壳聚糖的质量分数为2.0%,以液体石蜡为连续相,甲苯作为乳化剂,蒸馏水为固化剂,戊二醛作为交联剂,V石踖=100mL,V甲苯=40mL, V戊二醛=4mL,搅拌速度为500r/min.在上述工艺条件下制备出的微球粒径分布在0.05-0.1mm占66.7%,数平均粒径dn为0.065mm。此条件下用化学法制的的微球在要求的指标下效果最好。当KCl的浓度为2%、在内层壁材,大豆蛋白/卡拉胶为1/1、搅拌速度在500r/min、Span80为40mL等条件下,此时符合产品径粒要求范围的产率为52.4%,数平均粒径dn为0.084mm。此条件下用静电凝聚制的的微球在要求的指标下效果最好。橘黄色的大豆蛋白-壳聚糖微球晶型单一相对稳定;白色的大豆蛋白-卡拉胶微球存在多种结晶的的转变。将两种微球固载相应的药物,得出包埋法制备的大豆蛋白-壳聚糖微球的平均载药量和包封率分别是16.23%和38.29%,在24小时的体外释放量可达到42.06%。大豆蛋白-卡拉胶微球的平均载药量和包封率分别是23.15%和52.34%,在24小时的体外释放量可达到4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