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营企业如雨后春笋一般迅速发展,涌现了大批具有实力和潜力的民营上市公司,不仅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而且为整个国民经济注入了新鲜血液。随着民营企业的壮大,原有的、简单的、粗放式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企业运营的需要,而现代企业制度的引进必然导致治理结构的变革。与此同时,财务绩效是企业经营成果的直接反映,为企业的所有者、管理者和利益相关者提供了真实可靠的信息,因此,如何提高财务绩效是每个企业必须慎重对待的问题。理论和实践中不断证明:治理结构的规范和完善促使民营上市公司财务绩效明显提升,有利于吸引投资和贷款,突破管理瓶颈进而可持续发展。目前,针对治理结构与财务绩效的研究还很少,本文考虑到文化、经济和地域对治理结构的影响,选择长三角地区的民营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对治理结构、财务绩效两者之间的内在关联性进行测量,最终提出完善治理结构、提升财务绩效、促进民营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首先,本文在第一章(绪论)中,阐明本文问题提出的背景,明确研究的意义、目标、方法和基本框架,强调了本文的创新点;在第二章(文献回顾)中,本文阐释了涉及的核心概念,对前人的理论研究成果进行概括和评述。
其次,本文对现存的三种治理模式进行对比,即英美治理模式、德日治理模式和东南亚治理模式,总结它们之间的异同,提取对我国治理模式构建的有益成分。与此同时,本文概括了长三角地区的民营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路径演进和特征,分析存在的影响因素。
再次,本文在实证研究部分,构建了实证研究的框架,并提出有关治理结构和财务绩效内在关联性的假设,以长三角地区的126家民营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利用Excel和SPSS软件进行定性分析和实证检验两个方面的研究,并对实证结果进行分析。
最后,本文提出了从股权结构、董事会结构和激励方式三个方面改进民营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建议,对主要结论进行总结:从股权结构、董事会结构和激励方式三个方面完善民营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可以提高财务绩效;提高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鼓励更多的股东参与董事会、扩大董事会规模、完善独立董事制度、增加董事会会议次数、提高管理人员的薪酬和引入股权激励制度可以提高民营上市公司的财务绩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