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灸,作为一种方便、无副作用的调控手段对运动的积极影响已被广大学者证实,其调节功能在细胞、器官和系统上发生,并影响机体代谢。运动,无论是短时间剧烈运动或长时间耐力运动,都会引起机体发生复杂的、系统的代谢变化。运动训练和比赛时,机体内产生一系列连续的酶促反应,这些反应组成了许多的代谢通路,它们相互影响、相互衔接、相互制约并高度协调,以维持机体能量供应的的连续性,使得训练和比赛得以顺利进行。代谢组学作为一种新的研究手段通过全面检测小分子量代谢物,以研究机体在运动中涉及的代谢通路,推测某种运动所引起的系统的变化,更加科学、系统的评价运动对机体的影响。本研究选取7名男子中长跑运动员作为实验对象,借助基于核磁共振(NMR)的代谢组学手段探究一次800米跑后机体代谢特征及电针刺激足三里、关元、委中和肾俞穴位对运动后机体发生的代谢组学变化,从而探讨基于NMR的代谢组学在运动训练中应用的可行性以及电针对运动员机体代谢通路的调节。本文采取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实验法、基于核磁共振(NMR)的代谢组学方法、数据统计法、模式识别法和化学计量学方法,对一次800米跑后代谢组学特征和电针刺激穴位(足三里、关元、委中和肾俞穴)调控机制进行探究。实验结果:(1).一次全力800米跑前后运动员尿样代谢呈簇类分布,并具有显著差异性。运动后显著变化的代谢物有乳酸、柠檬酸、支链氨基酸、肌酐、N-氧化三甲胺、次黄嘌呤、丙氨酸、乙酰胺和酪氨酸等;(2).OPLS-DA载荷图显示:不同干预后,所有样本代谢特征向运动前尿样代谢特征靠近,施加电针刺激的样本和常规休息的样本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与运动后尿样相比,不同干预后尿样中明显变化的代谢物有氨基酸类代谢物、三羧酸循环代谢物、糖酵解代谢物、酮体代谢物、甲烷代谢物和次黄嘌呤。(3).在排除掉乳酸、尿素、肌酐和氨基酸类等代谢物的信号干扰后发现,施加电针刺激的样本尿样中次黄嘌呤含量降低,并伴随着三甲胺含量的升高。结论:(1).基于NMR的代谢组学方法分析一次全力800米跑所涉及的代谢通路有肌酸代谢、氨基酸代谢、糖酵解代谢、有氧代谢、甲烷代谢和嘌呤核苷酸代谢等,在供能特点上,800米跑属无氧供能为主,有氧氧化供能为辅的竞赛项目;(2).短时间、大强度运动所引起的机体各代谢物浓度变化,要花费约90分钟的时间恢复至运动前水平;(3).电针刺激足三里、关元、委中和肾俞穴位有可能通过促进次黄嘌呤向IMP的转化,提高肠道菌群的活性,来改善运动后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