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病房楼设计除满足患者的生理需求、康复需求、安全需求等基本生活要求之外,患者也有被尊重、被认同、自我实现等的心理需求。然而,病房楼设计长期以来忽略了使用者的心理需求,造成病房楼内部空间普遍缺乏情感内容,使用者的各种需求得不到满足,从而导致使用者行为舒适度受限、私密性受侵犯、孤独感油然而生、审美意识淡薄等问题。笔者在阅读环境行为学相关理论及其在相关领域的有机运用时,顿生感悟:能不能将环境行为学理论运用于医院病房楼设计,以解决上述问题?基于此,才有了本文研究问题的提出。环境行为学的基本概念是什么?环境行为学与病房楼设计有什么关联?国内病房楼在满足使用者需求上的表现状态如何?存在哪些问题?把环境行为学引入病房楼设计将带来怎样的新观点、新理念?这些新观点新理念如何指导病房楼设计?能否通过某一具体案例来阐释环境行为学的运用过程?基于此,论文分为五部分。第一章介绍课题的背景、研究对象及研究问题,分析课题的研究现状及意义,阐述研究方法、论文框架。第二章简单介绍了环境行为学理论,解读了环境行为学理论与医院病房楼设计的潜在关系,最后分析了环境行为学理论引入病房楼设计的原因,期待为后续章节提供理论基础。在笔者对长沙市两所医院的三个病房楼作出实地调查基础上,文章解读了目前病房楼在满足知觉需求、心理需求和行为需求等方面的生存状态,确定了病房楼环境与使用者的知觉、心理、行为的关系,这是论文的第三章。第四章从环境行为学出发,结合第三章的研究成果,笔者提出病房楼环境需满足三个理念:知觉舒适、情感升华、空间宜人。并在此基础上探索满足三个理念的设计方法,这是论文重要构成部分。最后,笔者借实习机会参与了长沙市第三医院新建内科病房楼方案设计,并尝试将环境行为理念植入方案当中并深化到细节的设计上。也许这是论文作出的贡献。笔者期待,论文研究能对建筑师、规划师、城市管理者有一定的学术与实践价值,能引导他们开始带着环境行为学的观点看待病房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