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离子掺杂的TiO<,2>纳米材料的合成、结构和光催化性质的研究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y_ch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无水丁二醇为溶剂,在中性条件下用一种新的溶胶凝胶法通过高温热处理制备Fe<3+>、Fe<3+>/Si<4+>双组分和Ln<3+>均匀掺杂的TiO<,2>纳米材料.研究结果表明,稀土金属离子的掺杂对纳米TiO<,2>的相转移(锐钛矿相向金红石相的转移)有很强的抑制作用,使材料的相转移现象在更高的热处理温度下出现.这种抑制作用的强弱与掺杂离子的浓度有密切关系,1﹪~2﹪摩尔量的离子掺杂对TiO<,2>锐钛矿(anatase)向金红石(rutile)转化的抑制作用最强.硅离子的掺杂对纳米二氧化钛的相转移也有很强的抑制作用,但随着硅掺杂浓度的提高而逐渐增强.随着发生相转移温度的提高,掺杂纳米二氧化钛材料的高温烧结现象大大缓解,金属离子掺杂的纳米TiO<,2>热稳定性明显增强.稀土离子对罗丹明B的光降解实验表明,稀土离子的掺杂可以有效提高TiO<,2>光催化活性.对不同浓度、不同煅烧温度样品光催化降解活性进行系统考察后发现,2﹪摩尔量的稀土离子掺杂的样品在500℃热处理1小时,显示出最好的光催化效率.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制备的稀土离子均匀掺杂二氧化钛样品在700℃加热1小时后仍具有较好的光催化活性.另外,稀土离子的分布是影响稀土掺杂的纳米TiO<,2>光催化性质的主要因素之一.在同一温度下煅烧的浸渍法制备的掺杂样品光催化活性较纯二氧化钛活性大幅降低.利用液质联用技术和紫外光谱法研究了均匀稀土离子掺杂二氧化钛对罗丹明B的光降解过程,发现罗丹明B在稀土离子掺杂的TiO<,2>纳米材料光催化下,光降解主要以罗丹明B氮上乙基逐步降解为主.
其他文献
实验用等压法系统地测定了298.15K时不饱和的三元系水溶液{H2O+Nd(NO3)3+NH4NO3}、{H2O+Y(NO3)3+NH4NO3};四元系水溶液{H2O+Nd(NO3)3+Y(NO3)3+NH4NO3}的等压热力学行为。三元
本文旨在从细胞学、整体动物等多层次研究葛根素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在细胞学研究中观察了葛根素抗培养大鼠脑细胞阿霉素损伤的作用、抗培养大鼠脑细胞缺氧-再给氧损伤的作用;在整体动物模型上观察了葛根素对大鼠脑局灶性和急性前脑不完全性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检测了线粒体脱氢酶、SOD、GSH-Px的活性,测定了MDA、细胞内游离钙、膜脂质流动性等指标,并对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进行了观
该文从电池的正负极材料和电解质溶液的合成及电化学性能研究方面,对可充镁(离子)电池进行了初步的研究.正极材料方面,合成了如下材料:具有NASICON结构的磷酸钛镁(MgTi(PO)简
经单因素优选实验和正交实验,以黄酮类的含量为考察目标,确定竹叶最佳提取工艺(55﹪乙醇为溶剂,100℃水浴下提取三次,每次2h,溶剂用量为:第一次体积为竹叶重量的10倍,第二次为7
超级电容器因具有独特的储能特点而成为一种绿色无污染的储能器件。由于超级电容器的性能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电极材料,因此设计并合成具有比电容高、循环寿命长和成本低的新型纳米结构电极材料是促进超级电容器广泛应用的关键。聚苯胺(PANI)作为典型的法拉第赝电容电极材料,具有高的理论赝电容、易合成和成本低等优点。然而,其倍率性能低和循环稳定较差,这严重制约了其应用。炭材料作为双电层电容电极材料,具有优异的导电性
学位
血吸虫病是世界上分布最广泛的寄生虫病之一,严重危害着广大疫区人民的身体健康.该论文拟结合成膜技术的新进展,设计一些新的压电免疫传感器固定化方法,开展一些无需抗原抗体
工业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对社会发展和人类健康带来了很大危害,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光催化技术已成为环境污染治理的有效措施。因其化学稳定性好、氧化能力高、无二次污染等优点,二氧化钛成为备受欢迎的半导体纳米光催化剂。作者采用超声波辅助水热合成方法,以钛酸四丁酯为钛源,通过改变温度、时间等条件制备了具有活性面的锐钛矿型二氧化钛光催化剂样品。利用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 X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