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纠纷以其独特的纠纷内容和处理方式,获得了来自各界学者的广泛关注,特别是近年来,农村纠纷出现了许多新的形式,纠纷解决的手段也越来越多元化,研究农村纠纷的化解机制对于稳定农村社会稳定,发展三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江苏北部一个村庄为调查点,采用访谈法和案例分析法,从农村纠纷解决机制背后的各类权威入手,分析权威在纠纷解决过程中的作用和效果,希望解答的问题有:目前农村纠纷的类型有哪些,它们数量改变的原因是什么;农村纠纷解决中涉及的权威类型的兴衰变化,它们是如何运作并产生何种结果;如何在权威基础上构建起衔接有序的调解机制。在对典型案例的分析和访谈资料的整理中得出了以下结论:s村的纠纷主要以土地纠纷为主,且呈不断增加的趋势,家庭、邻里纠纷和其他类型的纠纷近年来有所减少。村民与村委会的纠纷以新的形式出现,这一纠纷类型是要重点关注的。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目前农村经济发展,子女结婚盖房,政府政策的影响;邻里纠纷和家庭纠纷在s村出现的越来越少,这和村里的“打工潮”有着密切关系。随着村民外出打工的人数越来越多,村民们在村里居住的时间也越来越少,家庭成员和邻里的摩擦减少,纠纷数量随之下降;村民的观念发生很大转变,随着社会进步,村民外出务工以及大众传播媒介的不断影响,村民的观念有了很大程度的变化。在解决农村纠纷的各种手段中,调解机制一直是处理农村纠纷最主要的方式,主持调解活动的是农村中各种各样的权威类型,每种权威在调解的方式、调解依据和产生的结果方面均有不同。各种权威相辅相成,互相配合,在解决农村纠纷中起着重要作用。农村纠纷调解机制中的各种权威类型的兴衰变化,宗族权威不断衰落;能人权威没有发挥出主要作用;村民尝试用舆论权威解决纠纷;法庭权威被冷落,村干部权威在农村土地纠纷方面的优势,使其成为目前最主要的纠纷调解人。各种权威相互交织,共同在农村纠纷解决过程中发挥作用,一般的权威运作顺序如下,村民在纠纷解决时,首先会想到使用宗族权威,宗族权威无效的情况下,村民会借助能人权威协商解决,在能人权威无效的情况下,村干部权威登上调解的舞台。如果村干部权威无效,那么村民们会选择“上访”或者“打官司”使用法理权威来解决问题。最后,笔者对此提出了四点对策。首先,不断完善“三老”工作室,充分发挥老人权威的作用;其次,提升村干部权威,使其更有效地处理农村纠纷;再次,可以充分利用能人权威,以培育村庄的社会资本的形式来促进纠纷的解决;最后,要加强相关政策宣传,提高村民的法制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