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贸易与湖南县域经济发展研究

来源 :湖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ysyste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的加工贸易开始于上世纪70年代,随着其规模的不断壮大,加工贸易已经超过一般贸易成为了我国的对外贸易的主要方式,对我国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发挥着重要作用。湖南作为我国的中部内陆省份,加工贸易起步较晚,规模也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以往国内外关于加工贸易与经济发展相关关系的研究中,大多数研究都是从国家和地区的角度肯定了其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然而,随着我国加工贸易的发展,内陆地区积极承接沿海的加工贸易梯度转移,研究加工贸易与区域经济发展,尤其是与作为我国国民经济最基础环节上的县域经济发展的相关关系,将具有更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论文通过对相关研究文献的总结和评述,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加工贸易发展的动因及其促进经济发展的相关机制,然后概述了湖南省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以及湖南县域加工贸易的发展现状与特征,指出了湖南县域加工贸易发展过程中存在若干问题。其次,从理论的角度分析总结出加工贸易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途径,包括有:(1)促进外资的吸收;(2)促进县域的劳动力就业水平;(3)促进县域工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为了进一步分析加工贸易与县域经济发展的相关关系,文章进行了相关的实证研究。首先,测算了2000-2008年湖南省县域加工贸易对县域GDP的拉动度,结果显示2004年以后,随着湖南省县域加工贸易规模的扩大,其对县域经济的拉动度在不断增大。然后,运用可变参数模型,采用面板数据单位根检验、面板协整检验、回归分析等多种计量方法,考察了1999-2007年湖南县域加工贸易与县域经济发展的相关关系,结果显示,湖南省县域加工贸易额每增长1个百分点,就能带动县域经济上升0.01%,加工贸易对湖南省县域经济发展能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而由于湖南省县域加工贸易起步较晚、规模偏小、技术水平不高等诸多原因,其对县域经济的促进作用相比于全国和东部较发达地区仍然偏小。   文章最后就如何促进加工贸易对县域经济的推动作用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希望能对于县域加工贸易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帮助,同时对于今后加工贸易与县域经济发展的研究方向也作出了进一步的展望。
其他文献
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过程中出现了插花农地。农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过程中的插花农地是指那些已经确权确地的承包经营农户,在土地流转过程中没有流转出去的地块。在大面积的流转经营土地区域里零碎地分布着一些流转土地的经营者没有取得流转经营权的土地。基于对属地产权边界的划分与执行能力的差异,在农地流转过程中,农地承包权所有者不愿流转的土地,导致整个地块难以按照企业家的预期予以使用,增加了农业企业家行为的实施
多样化教学模式是相对于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而言的,它有助于打破以往沉闷、无趣的教学模式,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语文教材的魅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新课
期刊
当今世界金融业分为分业经营和混业经营模式,两种模式的制度演变,是基于特定的政治、经济、社会等大背景下,各国为了实现宏观金融业的稳健性、效率性的均衡和协调,而对其金融业经
学位
流域作为一个特殊区域,因其复杂环境特性以及与行政区的矛盾关系,造成了流域综合开发和建设中各相关利益主体间的矛盾和冲突,影响了区域的协调发展。所以建立起相应的流域生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