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的加工贸易开始于上世纪70年代,随着其规模的不断壮大,加工贸易已经超过一般贸易成为了我国的对外贸易的主要方式,对我国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发挥着重要作用。湖南作为我国的中部内陆省份,加工贸易起步较晚,规模也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以往国内外关于加工贸易与经济发展相关关系的研究中,大多数研究都是从国家和地区的角度肯定了其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然而,随着我国加工贸易的发展,内陆地区积极承接沿海的加工贸易梯度转移,研究加工贸易与区域经济发展,尤其是与作为我国国民经济最基础环节上的县域经济发展的相关关系,将具有更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论文通过对相关研究文献的总结和评述,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加工贸易发展的动因及其促进经济发展的相关机制,然后概述了湖南省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以及湖南县域加工贸易的发展现状与特征,指出了湖南县域加工贸易发展过程中存在若干问题。其次,从理论的角度分析总结出加工贸易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途径,包括有:(1)促进外资的吸收;(2)促进县域的劳动力就业水平;(3)促进县域工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为了进一步分析加工贸易与县域经济发展的相关关系,文章进行了相关的实证研究。首先,测算了2000-2008年湖南省县域加工贸易对县域GDP的拉动度,结果显示2004年以后,随着湖南省县域加工贸易规模的扩大,其对县域经济的拉动度在不断增大。然后,运用可变参数模型,采用面板数据单位根检验、面板协整检验、回归分析等多种计量方法,考察了1999-2007年湖南县域加工贸易与县域经济发展的相关关系,结果显示,湖南省县域加工贸易额每增长1个百分点,就能带动县域经济上升0.01%,加工贸易对湖南省县域经济发展能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而由于湖南省县域加工贸易起步较晚、规模偏小、技术水平不高等诸多原因,其对县域经济的促进作用相比于全国和东部较发达地区仍然偏小。
文章最后就如何促进加工贸易对县域经济的推动作用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希望能对于县域加工贸易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帮助,同时对于今后加工贸易与县域经济发展的研究方向也作出了进一步的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