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缓刑作为近代以来兴起的一种监禁替代措施,以其特有的避免监狱烙印、促进罪犯更生的优势而成为当代刑罚制度的“宠儿”。而缓刑管理是缓刑制度中尤为重要的环节,缓刑的全部优势都是通过缓刑管理得以发挥和实现的。缓刑管理作为一种社会化的行刑手段,对实现罪犯再社会化的缓刑目标具有决定性作用。
2003年7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发出了《关于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通知》,将缓刑纳入社区矫正的范畴,客观上对于我国先前几乎处于瘫痪状态的缓刑实践起到了改善作用。然而,由于社区矫正在我国是一种全新的尝试,很多相关的制度才刚刚起步,还很不完善。具体到对作为社区矫正对象之一的缓刑服刑人员的管理而言,就存在着很多问题,如在当前社区矫正试点中,对缓刑服刑人员的管理是和其他四种社区矫正对象混为一体的,缺乏专门的缓刑管理机制;对缓刑管理内容的设置不合理,缺乏可操作性;还尚未探索出具体而科学的缓刑管理措施等,这种状况已严重影响了缓刑管理效果的实现。改变这一现状,完善我国缓刑管理的司法实践己迫在眉睫。而且,据统计,在社区矫正五种对象中,缓刑服刑人员占绝对多数,那么完善缓刑管理必将对社区矫正的顺利开展起到相当大的作用。
鉴于此,本文拟主要从缓刑管理实践的层面,结合我国实际,同时借鉴国外先进的缓刑管理实践经验,对我国社区矫正实务中缓刑管理问题进行研究,使我国的缓刑管理更加科学,提高缓刑管理的效率,促进缓刑服刑人员的更新,并进而推动我国社区矫正试点的开展。
本文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绪论。对该论题的研究目的、研究价值、研究意义进行介绍,说明文章的总体构思。同时在介绍国内外对该论题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引出本文的主题。
第二部分:社区矫正中的缓刑管理概述。本部分首先对文章中涉及的主要概念即缓刑管理进行界定,说明缓刑管理的含义及构成;进而对缓刑管理的缘起加以考察,以了解缓刑管理的发展历程;然后说明缓刑管理的任务以及它所能实现的功能,使缓刑管理的实践价值得以明确;最后分析缓刑管理专门化的现实依据,为整个文章的论述奠定基础。
第三部分:中外缓刑管理的比较。本部分对中外缓刑管理机构及人员、缓刑管理内容及缓刑分类管理的现状进行考察和比较分析,从而了解国外缓刑管理的成功经验,发现我国缓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为我国缓刑管理的完善奠定基础。
第四部分:我国缓刑管理完善的构想。在比较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我国社区矫正中缓刑管理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的构想;吸收国外缓刑管理内容的合理因素,指出应增加关于缓刑负担的内容,完善缓刑指示的规定,并将对缓刑服刑人员的帮助和服务纳入缓刑管理内容的范畴;在缓刑分类管理方面,探索以缓刑服刑人员的危险性和需要为标准的分类管理。
第五部分:结语。对我国缓刑管理的展望。通过对影响缓刑管理发展的各种积极和消极因素进行分析,力图将缓刑管理在我国的发展前景展现在大家面前。
理论创新是实践的先导。笔者希望通过对缓刑管理主要问题的研究,能对完善我国缓刑制度,充分发挥缓刑的功能有所裨益。也希望能对我国正在进行的社区矫正试点的顺利推进起到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