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矫正中的缓刑管理研究

来源 :上海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k9465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缓刑作为近代以来兴起的一种监禁替代措施,以其特有的避免监狱烙印、促进罪犯更生的优势而成为当代刑罚制度的“宠儿”。而缓刑管理是缓刑制度中尤为重要的环节,缓刑的全部优势都是通过缓刑管理得以发挥和实现的。缓刑管理作为一种社会化的行刑手段,对实现罪犯再社会化的缓刑目标具有决定性作用。 2003年7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发出了《关于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通知》,将缓刑纳入社区矫正的范畴,客观上对于我国先前几乎处于瘫痪状态的缓刑实践起到了改善作用。然而,由于社区矫正在我国是一种全新的尝试,很多相关的制度才刚刚起步,还很不完善。具体到对作为社区矫正对象之一的缓刑服刑人员的管理而言,就存在着很多问题,如在当前社区矫正试点中,对缓刑服刑人员的管理是和其他四种社区矫正对象混为一体的,缺乏专门的缓刑管理机制;对缓刑管理内容的设置不合理,缺乏可操作性;还尚未探索出具体而科学的缓刑管理措施等,这种状况已严重影响了缓刑管理效果的实现。改变这一现状,完善我国缓刑管理的司法实践己迫在眉睫。而且,据统计,在社区矫正五种对象中,缓刑服刑人员占绝对多数,那么完善缓刑管理必将对社区矫正的顺利开展起到相当大的作用。 鉴于此,本文拟主要从缓刑管理实践的层面,结合我国实际,同时借鉴国外先进的缓刑管理实践经验,对我国社区矫正实务中缓刑管理问题进行研究,使我国的缓刑管理更加科学,提高缓刑管理的效率,促进缓刑服刑人员的更新,并进而推动我国社区矫正试点的开展。 本文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绪论。对该论题的研究目的、研究价值、研究意义进行介绍,说明文章的总体构思。同时在介绍国内外对该论题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引出本文的主题。 第二部分:社区矫正中的缓刑管理概述。本部分首先对文章中涉及的主要概念即缓刑管理进行界定,说明缓刑管理的含义及构成;进而对缓刑管理的缘起加以考察,以了解缓刑管理的发展历程;然后说明缓刑管理的任务以及它所能实现的功能,使缓刑管理的实践价值得以明确;最后分析缓刑管理专门化的现实依据,为整个文章的论述奠定基础。 第三部分:中外缓刑管理的比较。本部分对中外缓刑管理机构及人员、缓刑管理内容及缓刑分类管理的现状进行考察和比较分析,从而了解国外缓刑管理的成功经验,发现我国缓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为我国缓刑管理的完善奠定基础。 第四部分:我国缓刑管理完善的构想。在比较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我国社区矫正中缓刑管理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的构想;吸收国外缓刑管理内容的合理因素,指出应增加关于缓刑负担的内容,完善缓刑指示的规定,并将对缓刑服刑人员的帮助和服务纳入缓刑管理内容的范畴;在缓刑分类管理方面,探索以缓刑服刑人员的危险性和需要为标准的分类管理。 第五部分:结语。对我国缓刑管理的展望。通过对影响缓刑管理发展的各种积极和消极因素进行分析,力图将缓刑管理在我国的发展前景展现在大家面前。 理论创新是实践的先导。笔者希望通过对缓刑管理主要问题的研究,能对完善我国缓刑制度,充分发挥缓刑的功能有所裨益。也希望能对我国正在进行的社区矫正试点的顺利推进起到促进作用。
其他文献
征地补偿制度改革问题在我国一直是个十分敏感的问题,同时它又是我国错综复杂的土地行政法律关系中急需解决的一个重点问题。中国征地补偿制度形成于计划经济时代,带有明显的缺
亲子教育正在被社会所认可,亲子教育机构也越来越多。为了让教师反思自身的教育行为,为改进亲子教育过程提供依据,同时帮助家长深入、客观、全面地了解亲子教育质量的现状,开
期刊
世界贸易组织(WTO)是目前世界上最重要的国际经济组织之一。通过削减关税和非关税壁垒,GATT/WTO对自由贸易体制的建立做出了巨大贡献。随着国际投资的快速发展,GATT/WTO规则框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国际商事交往的频繁开展,跨国商事交易的信用危机越来越凸显出来,传统的从属性保证制度由于其从属性的本质很不利于债权人债权的实现,所以在克服跨国
在中国第一部《公司法》颁布之时,考虑到当时中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并不完善,《公司法》规定了严格的法定资本制和出资形式。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实践中出现了许多法律没有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