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针联合穴位埋线治疗脾胃湿热型雄性脱发的临床研究

来源 :广州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mail_9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现代人不良生活习惯越来越多,熬夜、油腻饮食导致的皮肤问题越来越多。脱发,作为皮肤附属器的疾病之一,正逐渐影响着现代人对自身外貌的满意程度。审美观念的提高及生活水平的提高致使脱发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同时,由于精神压力等影响,脱发在80、90后青年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在中青年的脱发群体中,雄性脱发占据了重要的地位。雄性脱发病程长,病情一般逐渐发展,因其病程长、容易反复且目前缺乏特异性、有效的治疗,故是皮肤科中难治病之一。
  目的:
  本研究主要通过运用梅花针联合穴位埋线治疗脾胃湿热型雄性脱发,通过观察患者脱发程度、脱屑程度、油腻程度、瘙痒程度、生发程度的治疗前后对比,探讨梅花针联合穴位埋线治疗雄性脱发的机理及疗效,为针灸治疗雄性脱发提供更为简便的疗法以及不同的临床思路,为之后对雄性脱发的临床研究提供新的依据。
  方法:
  本研究共收集符合中西医纳入标准的脾胃湿热型雄性脱发患者66例,使用spss产生随机数字,采用简单随机的方法进行分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3例患者。两组均使用梅花针叩刺,治疗组患者结合穴位埋线治疗,对照组患者结合普通针刺治疗。两组均使用足三里,阴陵泉,丰隆,血海,天枢为穴位。每4周为一个疗程,治疗两个疗程。在治疗期间的第0、2、4、6、8周及治疗后的第2、4周观察记录患者脱发程度、脱屑程度、油腻程度、瘙痒程度、生发程度以及脾胃湿热症状的改善情况,并在治疗结束时及治疗结束后4周总结所得分值,分别从上述情况得分及疗效评定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
  结果:
  对照组有1例患者在第1疗程是因未能坚持梅花针及针刺治疗而退出本研究,余65例患者均按照本研究要求完成全部治疗及随访。治疗前后以及治疗结束后4周两组的主症积分(脱发积分、油腻度积分、瘙痒度积分、脱屑度积分、头发生长情况积分),以及次症积分(口干程度积分、口苦程度积分、便溏程度积分、身体困重程度积分、舌苔变化积分)经检验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表明两组的治疗皆可治疗患者主症及次症。在总体治疗评价方面,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8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4.38%。两组在治疗雄性脱发的总体效果上无明显差异(P>0.05)。在主症中,在油腻度、瘙痒度积分方面,治疗组疗效比对照组更佳(P<0.05),在掉发度、脱屑度、头发生长程度方面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在次症中,在便溏、身体困重、舌苔方面,治疗组疗效比对照组更佳(P<0.05),在口干、口苦程度方面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
  结论:
  梅花针联合穴位埋线及梅花针联合普通针刺均可治疗脾胃湿热型雄性脱发,但梅花针联合穴位埋线对头发油腻、瘙痒以及对脾胃湿热症状的改善上均优于梅花针联合普通针刺,对比疗效及时间成本,梅花针联合穴位埋线疗效更佳,更简便易行。
其他文献
本文主要研究山西省城乡环境协同治理。在国家政策引领下,探讨山西城乡环境治理工作的开展进程及治理建议。从山西省娄烦县城乡环卫一体化研究出发,实地调查娄烦县环卫管理模式,通过了解垃圾清扫、收集、转运、处置、以及公厕管理几方面情况,分析娄烦县在环境治理方面较为突出之处,供各市县开展环卫工作借鉴。对于现阶段娄烦县各方面遇到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予以参考。此外,从娄烦县作为山西贫困县之一出发,结合娄烦县所处的地
学位
中空纤维膜无泡供氧是指液相内无肉眼可见气泡的供氧方式,其传氧模式是将加压空气或纯氧连续通入中空纤维膜的管腔内,水在管外流动,在膜两侧氧分压差的推动下,管腔内的氧透过膜壁上的微孔扩散进入管外的水中。疏水性中空纤维膜组件膜壁上有大量孔径在10-1μm数量级的孔道,与水接触时由于材料的疏水性和毛细管效应,水不会进入这些微孔,而另一侧的气体则可以充斥于微孔中,在微孔末端与水接触并进行传递,由于其单位体积中
学位
C18长碳链羟基脂肪酸中的ω-1、ω-2、ω-3-羟基脂肪酸(ω-1、ω-2、ω-3-HFA)可应用于机械、化工、食品等工业,是当今绿色聚合物材料研究开发中最理想的单体成分之一。本文以一株经过诱变后获得的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突变菌株M-F641作为出发菌株,为了能够进一步提高油酸转化率和羟基脂肪酸得率,对其生长和代谢规律进行了研究,并在单因素(培养温度、初始pH和装液量
厨余是城市生活垃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产生量大、易腐败变质、直接饲喂牲畜容易导致"蛋白质同源"的安全性问题,已成为困扰城市生活环境的一项急需解决的问题。为探索厨余的资源化处理方式,本文利用厨余营养物质丰富的特点,从中分离若干优良菌株,接种厨余进行发酵,通过对菌种的反复筛选、发酵工艺条件的优化,改善厨余营养结构,提高发酵糟蛋白质含量,并用作畜牧饲料和水产配合饲料的开发研究。  从厨余发酵糟感官品质的角
学位
香梨“黑头病”(当地果农自称)是库尔勒香梨贮藏期间的一种新型病症,经调查其发病率为4%~10%,多发生在贮藏第二年的2~4月,目前由于不了解其发病原因,从而缺乏有效地防治措施。本论文以黑头病香梨为研究材料,通过从黑头病香梨上分离、纯化病原菌,将其回接在未致病香梨上确定其致病菌,应用传统真菌形态学鉴定和rDNA-ITS分子标记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致病菌进行鉴定,并对致病菌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同时将致病
学位
新疆杏栽培历史悠久,产量大、品质优。但是杏的采收期比较集中,非常容易腐烂变质,并且杏对振动很敏感,受振动后的杏果实褐变、软化非常严重,这就造成了杏极大的损失,因此,研究杏采后有效的保鲜方法和杏果实的振动情况显的尤为重要。  本文以新疆库买提杏和小白杏为实验材料,研究了采后热水处理和保鲜纸处理对库买提杏果实采后生理和品质的影响;另外,针对库买提杏,模拟了汽车在运输过程中的振动,研究振动胁迫时间和包装
学位

本文以“蜜农9号”甜瓜为试验材料,研究采前SA、CTS诱导处理对果实潜伏侵染侵染率、组织结构、采后病害、品质的影响;采用5种颜色的无纺布袋、白色编织袋及PE保鲜袋对甜瓜进行套袋处理,研究果实营养指标及贮藏性能,结果表明:  (1)SA和CTS可明显降低甜瓜果实生长发育期间潜伏侵染的真菌带菌率。与对照比较,2.0mM/LSA和1.25mg/mlCTS处理可将成熟期总潜伏侵染率(真菌潜伏侵染率)降低1
本论文的总体目标是评估不同精料的粗蛋白(CP)水平和日粮中的精料水平对越南当地育肥牛的影响。本论文开展了四个试验对此进行研究。  试验一主要从农业资源、饲料来源、采食量、日粮结构和日增重五个部分探讨了饲喂系统对越南中部小型农户家中的育肥牛的影响。从越南中部的四个省随机选择了40家农户用于牛整个育肥期数据的采集。结果表明,100%的农户都至少使用了两种精料,超过65%的农户使用了象草或本地野生牧草。
学位
在小肠组织中,单层柱状上皮可向固有层折叠形成众多的隐窝结构,同时也向腔面突起形成指状的绒毛结构。在结肠只存在隐窝结构,大小和细胞组分在不同部位呈现不同。小肠上皮是个典型的干细胞分化系统,多种祖细胞不断分化成不同的细胞子系。关于肠上皮细胞持续的产生、分化的分子机制事关小肠疾病例如癌症的发生、发展,所以已经有广泛研究。多条信号通路包括Notch和Wnt通路被认为在肠上皮细胞的增殖和分化调控中发挥重要作
学位
目的:  通过收集整理基于“阴火”理论指导治疗疾病的现代医学文献,归纳阴火所致疾病,分析临床治疗阴火所致疾病的常用中药、药对配伍、常用处方配伍规律等,提炼狭义“阴火论”论治疾病用药经验、临证思维,由此分析从“阴火”论治脾虚夹热型消渴的机制,丰富和完善中医论治消渴病的理论。  方法:  通过收集2009年6月至2019年l0月收集整理中国国家知识基础设施(Ch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CBM
学位